第九十七章 名利场,催情命,少年郎,敢入局否?(2 / 5)
p>
“哼”
刘备气得丢下竹简。
他生平有两恨。
一则,恨庸吏怠政。
二则,恨军士抢掠。
饶是入蜀后,他麾下荆州将士也是有序进入各地府库,分得金银,并未烧杀抢掠。
反倒是东州兵先前在刘璋统治时期,便在蜀中抄略无度,肆意抢略百姓。
刘备入蜀后,令法正、李严等人参与制定蜀科,就是想让他们收敛一下东州兵劫掠的习性。
没想到,蜀中刚定一年多。
这些东州兵又开始手痒了。
果然如同刘云所说。
有些蠹虫,不杀,不足以平心中之恨。
诸葛亮见刘备如此盛怒,亦是吃不下饭。
“主公此类事件,多如牛毛。”
“亮本欲伸张大义,可东州兵马正随主公征战汉川。”
“故而,此事,亮便暂且压下。”
话说了一半,刘备却也明白。
东州系和荆州系地位相等。
在蜀中,东州士的影响力甚至远大于荆州人。
法正与诸葛亮,在左将军府中并驾齐驱。
若是绕过法正,直接处理东州士,二人今后不好见面啊。
更何况,东州士里,还有一些不知死活的老古董,在背后惹是生非。
为了汉川之战的胜利,诸葛亮不得不隐忍压下。
“年关将近,有些事儿,备必须提早处理,不留祸根。”
刘备一一打开竹简。
放在案上的陈情书,字字令人心惊。
刘备这才明白,为何诸葛亮处理的如此之慢。
这每一件案情都颇为棘手。
若是处置不当,就会演变成荆州人和东州士之间的内斗。
“法孝直随主公远征汉川,立下大功,孟达又攻克上庸,东州士功名卓著。”
“这些案情,亮只得等候主公归来,再做定夺。”
刘备亦是深感头痛。
基业越做越大,派系越来越多。
各派诉求并不相等。
做主公的,若是不能妥善处置。曹家、袁家那般的派系内斗,就要在蜀中上演了。
“孔明无忧,当赏则赏,当罚则罚。”
“备,陟罚臧否,定会公允。”
二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
刘备判了几个抢掠的东州士,枭首示众。
其余的也予以严惩。
小的案情处理完毕,接下来就到大案了。
刘备端详着案牍左边,绑着红色系带的竹简。
他伸手一一拆开,看向竹简的一瞬间,顿时心下大震。
“广汉太守臣射坚,议曹从事、军议中郎将臣射援,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二十一人联名上书。”
“诚闻,主公喜得汉川,四方辅定,本乃振翅雍凉、收服二京之机。”
“然,汉中五斗米教,素来猖獗。张鲁一家,本为米贼,割据汉宁,断道行凶。与此奸猾为伍,只恐有伤主公威名。”
“又闻,张鲁逆徒刘升之,饕餮放纵,虐流益州。”
“昔日,在青城山上,劫掠无度,乱淫民女。”
“据传其人,器大如嫪毐之徒,能以转轮。每在深夜,当连御数十女,以至妇人残破,仍不可罢休。”
“蜀郡良妇,满道嚎哭。巴中蛮女,亦不放过。”
“此等恶贼,岂能入主公幕府,忝列门墙。”
“臣等辄依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