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扩张(2 / 3)
p>
百视达的扩张模式自己学来暂时没什么用,但是它们很需要啊!
自己有钱有模式,说不定能说动这个创业者接受自己的投资!
之前和舒尔茨电话联系过一次,但是对方干脆的拒绝了林恩的投资计划。
后来一直忙于各种事情,没顾得上这摊子。
说干就干,林恩电话再次拨过去和对方预约了晚餐。
湿冷的十一月海风拍打着长岛一间餐厅的玻璃窗,室内弥漫着烤鳕鱼和柠檬黄油的香气。
霍华德·舒尔茨穿着一件合身的深色西装,头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里既有企业家的热忱,也带着一丝因扩张资金缺口而生的疲惫。
他比林恩想象中要更具锋芒。
“林恩先生,很高兴终于有机会坐下来详谈。”
舒尔茨主动伸出手,力道很足,“您上次的电话提议很突然,当时我们正在敲定一轮关键的信贷额度,董事会的策略是更倾向于机构投资者。”
林恩与他有力一握,摘下墨镜,露出一个真诚的微笑:“叫我lk就好,霍华德。
机会总是在变化中产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侍者恰到好处地过来斟上了红酒。
柔和的萨克斯风旋律在安静的餐厅角落里流淌,桌上摇曳的烛光映照着两人的脸庞。
林恩没有急于拿出文件。
他轻轻晃动着杯中的红酒,看向舒尔茨。
“霍华德,上次在电话里没能说服你,回去后我想了很久。
海湾局势的变化让我手头的资金池膨胀了不少。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又是一个想靠风口赚快钱的明星投资人’。
但我对星巴克的兴趣,至少是在我走进派克市场那家店,和你们的店长聊过之后,就开始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霍华德,告诉我,19年快过去了,星巴克有多少家店了??100?”
舒尔茨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到年底目标是84家。”
他强调,“每一家都是我们精心选址、打磨团队、确保品牌体验的地方。”
“84家。”
林恩重复了一遍,语气没有评判,只是陈述,“非常稳健。
百视达,你知道的,我代言的那家录像带租赁店,也是他们的小股东。
他们在1987年有多少家店?差不多一百家多一点?”
他注意到舒尔茨对这个数字流露出了兴趣。
“是的。”
林恩继续说道,“但在1988、89、这三年呢?他们开了一千多家新店,其中过70是加盟店。”
他特意放缓了“加盟店”
这个词的音。
舒尔茨的背脊挺直了一些:“百视达的模式扩张度确实惊人。
但我们星巴克的核心是直营,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品质和顾客体验,加盟模式”
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显然对这个模式有顾虑。
“我理解,完全理解你的坚持!”
林恩立刻肯定,“这也是我对星巴克最欣赏的地方——那种社区感,那种咖啡师‘伙伴’的归属感,那种让一杯咖啡变成五分钟逃离格子间的魔法。
我不是建议你现在立刻转向加盟模式,那是百视达的地盘,不是星巴克的灵魂。”
他话锋一转:“但霍华德,84家店,主要集中在西海岸。
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呢?美国中部呢?东海岸的白领,他们也需要那五分钟的逃离,而且他们愿意付更多钱。”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薄薄的文件,“这是百视达近三年的营收数据摘要,公开年报里都有的部分。
你看这个——单店日均顾客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