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广神征发110万打高句丽?错,是三百万!!(2 / 5)
敲击着。
像淳于越,方孝孺,朱熹,海瑞这些人。
他们感觉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此刻天幕上的画面一变,新的内容出现了。
“现在,想必大家也有了一个比较浅显的概念。”
“那就是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他所花费的钱财和动用的劳役,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咱们就用漠南之战来举例,汉武帝要调动十几万的军队,那么后方给他支持的劳役是多少呢?”
“你能想象这个数字吗?你绝对想象不到。”
“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算!”
“你如果用唐太宗这个成本之神的打法来算,那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但汉武帝会用这么节省的办法去打仗吗?他能够这么节省吗?”
“那是不可能的!”
“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汉朝时期没有一条河,叫做隋唐大运河!”
“很多人都在说隋唐大运河完全没用,以此来贬低人家杨广的功业。”
“但事实上是,如果没有隋唐大运河来沟通炎黄所有的水系,就是成本之神唐太宗攻打高句丽时,他的劳役人数最少最少得翻一倍!”
“因为在聚集粮草的时候,第1步是要把全国各地的粮草汇聚到前线!”
“在没有出现隋唐大运河之前,这种汇聚的工作,粮草转运的工作都是靠着劳役两条腿走出来的。”
“但有了隋唐大运河就不一样了,劳役只需要把粮食运到各个水系的渡口,剩下的就交给了水运和漕运,这个效率节省了多少?你们可以自己想!”
“而就算有这隋唐大运河,汉武帝也不可能做到跟唐太宗一样的效率,”
“因为唐太宗是成本之神啊!他是最节省的打法,因为他是御驾亲征啊,他中间耗损的环节是非常少的。”
“但汉武帝的打法是派出将军去打,然后征调粮草的工作都是其他人去做的,这期间会有非常大的耗损。”
“那么,对于汉武帝这种不差钱的人来说,他如果征发劳役,应该怎么征发呢?”
“咱们看另一个人你就明白了,这个人就是杨广!广神的打法,就是从汉武帝那里学的!包括微操也一样。”
“杨广同样是打高句丽,他跟唐太宗的生产力水平一样,运输的粮草,转运的路线都是一模一样的,甚至进攻的路线都是一样的,可以说一比一复制。”
“完全一样的情况下,杨广征发劳役的倍数是多少呢?”
“很多人以为杨广攻打高句丽的时候,用的是110万人!”
“我只能说一句,你们完全就没有读过史书,这就是扯淡!”
“用一句话怎么说来着,营销号黑杨广,你们都不会黑!黑不到点上。”
“如果读史书的话,就不会说出如此可笑的话。”
“110万多了吗?”
“是少了!”
“太少了!”
“少的比唐太宗都更省成本,这么点人,广神才应该叫成本之神才对。”
“那么,杨广打高句丽到底要征发多少人呢?”
“根据《隋书》中的记载,110万人只是先期投入,而在隋书中还说到了第二期的劳役投入,就是把粮草运往前线的这部分人。”
“那么这些劳役要多少呢?”
“学者根据《隋书》的估算,杨广第1次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所动用的人数至少都是230万起步,也就是说,你们少算了大约120万人的劳役!”
“如果不按照隋书,按照《资治通鉴》呢,一些学者认为,隋书的格局小了,应该按照司马光的来!
那就更夸张了,因为资治通鉴写的光是第二期的劳役投入,劳役就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