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3章 弦振动(2 / 3)
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完全一致的。
这个规律就是:熵增定律。”
屏幕上出现了表示熵(混乱度)的数值,伴随着弦的振动和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值在不可逆地持续增加。
“宇宙的熵总是在增加的,从有序走向无序,这是时间箭头指向未来的根源。”
顾十七阐述道,“而现在我们看到,这熵增的方向,与五维空间中弦振动的整体方向是同步的、同向的。
仿佛弦的振动,就是在为宇宙的熵增‘注入动力’,或者说,熵增是弦振动在四维时空层面的具体表现之一。”
他抛出了一个更加震撼的问题:“那么,这和我们只能记得过去,却无法记忆未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全息投影上出现了一个比喻性的动画:一个代表“宇宙”
的光球正在不断膨胀,其内部表示熵和信息的碎片也在不断增多、变得混乱。
“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正处在不断的膨胀和熵增的阶段!”
顾十七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时间之箭指向熵增加的方向。
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记忆,本身就是高度有序的低熵体,其形成和存储,严重依赖并顺应着宇宙熵增的这个大背景和方向。”
“记忆,本质上是信息的有序排列。
在过去,熵值较低(相对未来而言),事物状态更‘确定’,信息更容易被烙印、被存储。
我们的意识顺着熵增的方向‘航行’,就像顺流而下的船,不断接收并记录下身后(过去)已经确定的‘河岸’景象。”
他打了个比方,“而对于前方(未来),熵值更高,充满了无数概率波、无数尚未坍缩的可能性,是一片混沌的、未定的迷雾。
我们的意识无法逆着熵增的‘流’去捕捉那些尚未确定的信息,因此我们无法‘记得’未来。”
顾晓芸听得入了神,下意识地接话:“所以……不是我们不想记得未来,而是宇宙现在的‘状态’不允许我们记得?”
“非常正确!”
顾十七眼中露出赞赏的光芒,“是我们的宇宙所处的这个膨胀熵增阶段,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感知时间的方式——只能记忆过去,无法记忆未来。”
然后,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深邃,仿佛在描述一个宇宙级的宏大轮回:“但是,根据某些理论推演,宇宙不会永远膨胀下去。
终有一天,也许是暗物质暗能量的作用达到某个临界点,宇宙的膨胀会停止,然后开始转向大坍缩。”
全息投影上的光球开始停止膨胀,然后缓缓向内收缩。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宇宙真的开始坍缩了。”
顾十七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催眠力量,“熵增的方向会生什么?”
林小蔓思考着,缓缓回答:“如果宇宙收缩……那熵是不是应该减小?从无序变回有序?”
“理论上,在收缩相,宇宙的整体熵值可能会开始减少,时间箭头的方向也可能生逆转!”
顾十七的语调升高,带着一丝科学狂想般的兴奋,“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如果我们的意识还能以某种形式存在并适应那个逆转的熵环境……”
全息投影上,那艘意识的小船开始逆流而上。
“那么,我们的感知模式可能会生根本性的翻转!”
他断言道,“在收缩相宇宙中,‘未来’相对于‘现在’,将是熵值更低、更有序、更‘确定’的状态!
而‘过去’则变成了熵值更高、更混沌的未定迷雾。”
他看着两位家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将只能‘记得’未来——那个在收缩宇宙中已经‘确定’下来的状态,而对‘过去’——那个膨胀宇宙末期熵值极高的混沌状态——则会变得模糊不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