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洪流时刻(2 / 3)
/p>
蒙阴平原的天空被洗得湛蓝,冷库银色的罐体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
于哥带着我们清理废墟时,现了被洪水冲垮的防洪堤上,果农们用红漆写的语:"
冷库在,希望就在!
"
夜幕降临时,星空重新布满穹顶,银河倒映在退去的洪水中,仿佛在诉说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
此刻,济南的物流公司正在调度救灾物资,北京新地市场的批商自组织捐款,而蒙阴果农们又开始在泥水里补种桃苗。
于风军站在冷库前,摸出最后一支"
将军"
香烟点燃,烟雾中浮现出那些在洪水中并肩作战的身影——老周的烟袋锅、王婶的高跟鞋、小周的铲车,还有无数双在黑暗中传递沙袋的粗糙手掌。
这些平凡的劳动者,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中国果业的脊梁。
洪水中的脊梁:蒙阴果农的坚守与希望
2o12年,中国大地在风雨中砥砺前行。
这一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景海鹏、刘旺和我国位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然而,这一年的夏天,一场罕见的大洪水,也给多个地区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暴雨如注,连续七天七夜的倾盆大雨,让蒙阴县的河流水位急剧上涨。
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泥沙、树枝,如同猛兽般咆哮着冲向下游。
于风军站在冷库顶层,看着远处被洪水吞噬的桃林,眉头拧成了疙瘩。
曾经郁郁葱葱的果园,此刻只剩树梢在洪水中时隐时现,宛如一片汪洋中的孤岛。
果农老周赤着脚,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艰难前行。
他的烟袋锅早已不知去向,头和衣服被雨水浇得透湿,脸上满是焦急与心疼。
“我的桃树啊!”
他哽咽着,伸手想要抓住一棵被洪水冲得摇摇欲坠的桃树,却只摸到了一把浑浊的泥水。
这片桃林,是他全家的希望,倾注了他十几年的心血,如今却在洪水中毁于一旦。
王婶穿着早已沾满泥水的高跟鞋,在积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
她顾不上磨破的脚后跟,挨家挨户地通知果农转移。
“快!
洪水要漫过来了,先保命!”
她的声音嘶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尽管自己家中也遭了灾,但她始终把乡亲们的安危放在位。
小周开着铲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穿梭。
他不断往返于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和安全地带,帮助转移老人和孩子。
铲车的轮胎在泥水中打滑,车身剧烈摇晃,但他没有丝毫退缩。
“抓紧了!”
每一次接送,他都大声提醒着车上的村民,眼神中满是坚毅。
洪水退去后,蒙阴县一片狼藉。
道路被冲毁,房屋倒塌,果园里堆积着厚厚的淤泥和杂物。
但蒙阴果农们没有被灾难打倒,他们擦干眼泪,拿起工具,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
天还没亮,果园里就响起了锄头与泥土碰撞的声音。
果农们弯着腰,一点一点地清理着果园里的淤泥和断枝。
汗水混着泥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浸湿了衣衫。
“这棵树还有救!”
老周小心翼翼地扶正一棵被洪水冲歪的桃树,用麻绳和木桩将它固定好,“只要根还在,咱们就有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