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徐谦之(7 / 9)
定站在了代表正义的一方。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下定决心要协助刘骏兴兵讨伐叛逆。
有了沈庆之这位得力干将的鼎力支持,刘骏顿感如虎添翼。他雷厉风行地开始迅速召集各方兵力,同时精心挑选出智勇双全的部将柳元景,委任其统领大军出征。这支士气高昂、阵容强大的军队,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径直朝着建康城猛扑而去。
此刻的建康城中,刘劭惊惶失措到了极点。眼看着敌军逼近,他手忙脚乱地下达命令实行全城戒备森严。一时间,士兵们神色凝重而又紧张兮兮地穿梭于街头巷尾之间,严密巡逻着每一个角落。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层沉重压抑的肃杀氛围所笼罩,让人不寒而栗。
不仅如此,刘劭深知此时此刻稳定军心至关重要。于是,尽管自身已处于极度慌乱之中,但他仍然强作镇定,不断地安抚那些正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将士们,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稳住局势。
只可惜,此时的刘劭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绝望与恐惧令他逐渐丧失理智,陷入了近乎癫狂的状态。为了能够阻断敌军的退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个走投无路之人竟然打起了极其阴险狠毒的主意——打算将江陵、会稽以及寻阳三地官员留在京城的家属全部诛杀殆尽!这一残忍计划一旦付诸实施,必将引起更大的混乱和民愤。好在关键时刻,江夏王刘义恭等一众大臣挺身而出,苦口婆心地劝谏刘劭放弃这一暴行,总算避免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就在此刻,刘劭发现自己已经被东西两面的军队紧紧包围住了。这两支分别由刘骏所率领的西军和刘诞所指挥的东军,犹如两只凶猛的巨兽,正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将他一口吞下。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仿佛下一秒钟就会天崩地裂。
在前太子中庶子萧斌以及其他一众大臣们的眼中,当下唯一能够摆脱困境、扭转战局的方法就是毫不犹豫地带领大军冲向西方的敌军,与其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大决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来。
可是,刘义恭等人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他们觉得此时不宜轻举妄动,而应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先让士兵们养精蓄锐,等待一个最为恰当的时机再突然发动攻击,从而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面对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刘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未知的后果,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刘劭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刘义恭的建议,下令全体将士原地待命,按兵不动,静静观察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正是因为刘劭的这个决策,使得局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本气势汹汹的西面军队见刘劭迟迟不肯出兵迎战,竟然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一路狂飙猛进,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他们就像是一阵狂暴的飓风,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令刘劭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就在这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千钧一发之际,只见柳元景身先士卒,骑着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挥舞着手中那寒光闪闪的长剑,率领着西军的先锋部队如疾风骤雨般疾驰而来。马蹄声震耳欲聋,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经过一路艰苦跋涉,这支英勇无畏的队伍终于成功抵达了建康城南边的新亭一带。
到达目的地后的柳元景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地下达了一连串指令。他命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依据周围险峻的山势因地制宜地修建起一座座坚固无比的营垒。这些营垒不仅布局合理、结构精巧,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使得敌军难以攻破。此外,柳元景还精心策划并布置了一系列严密的防守措施和完善的防御机制。他安排弓箭手埋伏在高处,一旦发现敌军靠近便万箭齐发;又设置了重重障碍和陷阱,让敌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