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徐谦之(4 / 9)

加入书签

尽收眼底。目睹陈天兴惨死的场景,庆国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浑身颤抖不止。他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极度危险之中,如果不能尽快想办法脱身,恐怕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在绝望和恐惧的驱使下,庆国咬碎牙关,跺了跺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刘劭暗中埋藏巫蛊人偶诅咒刘义隆这件事向朝廷告发。

当刘义隆听闻这个惊人的消息之后,他的怒火瞬间如火山般喷涌而出,愤怒的火焰几乎要将整个宫殿都燃烧殆尽。他瞪大双眼,额头上青筋暴起,浑身颤抖着,口中怒吼道:“立刻给我派人去捉拿那该死的王鹦鹉!”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大殿内回荡。

接到命令的众人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行动起来。一时间,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宫廷往日的宁静。没过多久,众人便将王鹦鹉五花大绑地带回了宫。

刘义隆满脸怒气地站在殿前,亲自上前搜查王鹦鹉所携带之物。只见他一双大手快速翻动着包裹中的物品,突然间,他的动作停住了,脸色变得愈发阴沉。原来,他竟然从中翻找出了刘劭和刘浚之间往来的书信。

这些书信一封接着一封,每一封信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迹。刘义隆逐行阅读下去,越看越是心惊胆战,心中的怒火也随之越烧越旺。信中的内容无一不是围绕着巫蛊之事展开激烈的讨论,字里行间充斥着各种阴险狡诈的阴谋诡计。

更令人震惊的是,经过一番仔细搜索,他们居然在宫中一处偏僻角落成功地挖掘出了那些被深埋地下、专门用来诅咒刘义隆的巫蛊人偶。这些人偶面目狰狞,身上刻满了恶毒的符咒,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一场可怕的阴谋。

看到这一幕,原本就已经怒不可遏的刘义隆更是气得差点晕厥过去。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为信任的两个儿子竟然会做出如此忤逆不孝之事。然而,此时的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紧接着又一次下达命令,派出更多的人手全力追捕那个罪魁祸首——严道育。

只可惜,狡猾至极的严道育似乎早就料到事情可能败露,早早地做好了应对之策。她巧妙地乔装打扮成一名尼姑,趁着宫廷内乱的时机,慌慌张张地逃出了宫门。由于她伪装得天衣无缝,再加上当时局势一片混乱,追捕的士兵们最终还是让她逃脱了,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刘义隆严厉的质问,刘劭和刘浚两人吓得面无人色,身体不停地哆嗦着。他们深知自己犯下的罪行天理难容,如今已是罪责难逃。此时此刻,除了低头认罪之外,别无他法。于是,两人双双跪倒在地,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苦苦哀求刘义隆能够网开一面,饶恕他们的罪过。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正月,新春伊始,但皇宫内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皇帝刘义隆整日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会有贼人作乱引发祸端。为了确保东宫的安全,他不断地增强那里的守卫力量,将兵力逐步增加至整整一万人。

然而,刘义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刘浚居然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那个一直被视为灾星祸根的严道育悄悄带回了东宫!这惊人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宫廷内外,最终传入了刘义隆的耳朵里。

一开始,听到这个传闻时,刘义隆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难以置信。要知道,刘浚可是他一直寄予厚望的儿子啊,而那东宫里的女眷也曾深得他的信任。这样的两个人怎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所以,对于这个传闻,刘义隆始终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不过,身为一国之君,刘义隆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不查个水落石出,不仅会有损皇室颜面,更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当机立断,派遣了自己最为信赖的心腹之人前往东宫,彻查此事。

这些亲信们肩负着皇帝的重托,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明察暗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