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徐谦之(2 / 9)
里,宋文帝刘义隆在其亲信大臣江湛的大力支持下,全然不顾满朝文武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决定发动一场规模浩大的北伐战争,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元嘉北伐。
当时,太子刘劭以及大臣萧思话都曾苦口婆心地劝说刘义隆放弃这次冒险的行动,但刘义隆却如同吃了秤砣一般铁了心,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告。不仅如此,他还委任太子刘劭全面掌管水军事务,可见对此次北伐寄予了厚望。
然而,事与愿违,这场北伐战争的进展并不顺利。南宋军队在战场上遭遇了一系列沉重的打击,最终竟被北魏大军一路反攻到了长江北岸的瓜步一带。当刘义隆登上石头城遥望江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忧虑之情。
而此时,一直对北伐持有不同意见的刘劭则趁机将战败的责任一股脑儿全都归咎于江湛身上。他再次向刘义隆进谏,力劝皇上将江湛和尚书令徐湛之处死,以谢天下。但可惜的是,刘义隆并未应允刘劭的这个提议。
没过多久,北魏方面派遣使者前来请求两国联姻。刘义隆为此专门召集了包括刘劭在内的一众大臣和民众共同商讨此事。令人意外的是,在场众人几乎一致表示赞同这门亲事,唯有江湛站出来坚决反对。他振振有词地说道:“戎狄向来不讲信用,万万不可与之联姻!”
听闻此言,本就对江湛心怀不满的刘劭顿时怒发冲冠。只见他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留情地对着江湛厉声呵斥起来。待到散朝之后,刘劭更是余怒未消,竟然命令身边的侍从一拥而上,粗暴地推搡起江湛来。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异常,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多言一句。
刘劭打从心底里憎恶江湛,这种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他时常在刘义隆面前进谗言,断言江湛乃是心怀叵测的奸诈小人,绝不可将其视作心腹亲近之人。然而,刘义隆深知臣子间的矛盾若不加以调和,势必会影响朝堂的稳定,遂有意缓解二人紧张的关系。为此,他特意安排刘劭的第三个儿子刘伟之迎娶江湛的第三个女儿,以期通过联姻来化解彼此的嫌隙。
可尽管如此这般精心谋划,刘劭对于江湛的看法却丝毫未变。他依旧视江湛如眼中钉、肉中刺,每每提及此人,总是满脸怒容,言辞激烈地抨击其种种不是。
再来说这刘劭,因母亲袁皇后之事而深陷执念之中。想当年,那袁皇后天生善妒,眼见着刘义隆独宠潘淑妃一人,心中自是愤愤不平,积怨日深之下终至病倒,撒手人寰。自那时起,刘劭便对潘淑妃以及她所生之子刘浚恨入骨髓。
而刘浚深知自己处境艰难,生怕日后遭到刘劭报复,故而对刘劭百般谄媚讨好,刻意迎合其心意。起初,刘劭对刘浚的殷勤举动嗤之以鼻,但久而久之,见刘浚态度诚恳,且事事顺着自己,两人的关系竟也慢慢有所缓和。
刘义隆即位后,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遂将其视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在此期间,江南一带的农田得到开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百姓们安居乐业。
然而,就在这看似太平盛世的背后,一场宫廷阴谋却悄然酝酿着。在吴兴这个地方,有一名唤作严道育的女子,此人自诩拥有通灵之术,能够与神灵沟通。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劭的姐姐东阳公主听闻了严道育的名声,对其神通深信不疑,于是便将她引荐给自己的弟弟刘劭。
刘劭初见严道育时,只见她举止端庄,言辞神秘,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之情。随着交往渐深,刘劭愈发觉得严道育所言非虚,对她更是言听计从。而此时的刘浚和刘劭兄弟二人,私下里时常犯下一些过错,但因惧怕被父亲刘义隆知晓,终日惶恐不安。于是乎,他们想到了求助于严道育,请她施展法术,祈求上天保佑这些秘密永不败露。
严道育欣然应允,此后每日每夜都在密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