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徐佩之(2 / 5)

加入书签

前往吴县的金昌亭执行一项残忍的任务——弑杀已经被废黜为营阳王的刘义符。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义符虽然身处绝境,但他却拥有超乎常人的巨大力气。面对邢安泰等人的袭击,刘义符奋力抵抗,竟然成功地突破重围,逃出了昌门。

但是,邢安泰和他的同伙们岂会善罢甘休?他们紧紧追赶不舍,终于在一番激烈的追逐之后赶上了刘义符。此时,邢安泰等人毫不留情地举起沉重的门闩,朝着刘义符狠狠地砸去。这一击威力无比,刘义符尽管竭尽全力躲避,终究还是未能逃脱厄运,当场倒地身亡。

无独有偶,在这场南朝宋徐羡之、谢晦等人的废立事件当中,还有另一个关键人物名叫潘盛。与邢安泰一样,潘盛也是受谢晦指使参与其中的中书舍人。为了确保废立计划万无一失,谢晦特意安排潘盛与邢安泰一同作为内应,共同助力这一重大阴谋的实现。

就在谢晦准备正式动手的前夜,他还特别邀请了檀道济一同留宿,以此来稳定军心,并进一步商讨具体的行动计划。而潘盛等人,则成为了整个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协助力量,默默地在幕后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这场宫廷政变的成功贡献出一份力量。

谢晦,生于公元390年,卒于公元426年,乃是陈郡阳夏人士,在南朝宋时期官居要职。其祖父乃东晋时期的东阳太守谢朗,如此显赫身世让他自小就备受瞩目。

起初,谢晦追随建威将军孟昶,于军中担任中兵参军一职,开始崭露头角。而后,他独具慧眼,毅然投身于太尉刘裕麾下。在此期间,他凭借自身卓越才能和不懈努力,历经诸多职位变迁,先后出任太尉参军、刑狱贼曹、豫州治中以及从事中郎等等。

待到宋武帝刘裕正式登基称帝之后,谢晦更是深得圣宠,一路加官晋爵。先是获封右卫将军,继而荣升侍中之位,随后又兼任中领军这一重要军职,更被赐予武昌县公的爵位,可谓风光无限。不仅如此,他还承蒙圣上隆恩,入选顾命大臣之列,肩负起辅佐宋少帝的重任,并出任中书令这一关键职务。

时间来到景平二年,即公元424年,此时局势突变。谢晦与徐羡之、傅亮三人一同密谋策划,果断地将宋少帝废黜,转而拥立宋文帝刘义隆登上皇位。事成之后,谢晦因功受赏,获任荆州刺史及卫将军。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两年多,也就是元嘉三年,当谢晦听闻徐羡之等人已遭宋文帝毒手杀害的消息之后,内心惶恐不安,深知自己也难逃一劫。于是乎,走投无路之下,他孤注一掷,决定铤而走险,起兵造反。只可惜,此番举动终究是以卵击石。面对名将檀道济和到彦之率领的精锐大军,谢晦纵然奋力抵抗,但仍难挽败局。最终,兵败如山倒的他惨被擒获并处死,结束了年仅三十七岁的短暂人生。值得一提的是,谢晦在文学方面亦有所建树,曾着有《彭城会》《悲人道》以及《续世基诗》等作品流传于世。

傅亮,生于公元374年,卒于426年,字季友,乃北地郡灵洲县人士,也就是如今的宁夏吴忠市。他乃是南朝宋时期声名显赫的大臣,更是东晋司隶校尉傅咸的玄孙。

傅亮此人博学多才,对经史典籍涉猎广泛,而其最为擅长之处,则在于文辞方面。自那北伐广固城之役后,刘裕在军政事务当中所使用的表策文诰等各类文书,皆出自傅亮之手笔。当跟随武帝刘裕北上征讨姚泓之时,他更是多次代为拟定教令、奏表等重要文件,这些作品后来还被收录进了着名的《昭明文选》之中。

在宋国刚刚建立之际,刘裕获封宋王没过多久,便心生代晋受禅之意。然而,此等心思毕竟难以直白道出。就在此时,傅亮率先领悟到了刘裕的意图,于是主动请求返回京城。待他抵达京都之后,朝廷旋即征召宋王刘裕入京辅佐朝政。刘裕来到京城之后,同样是傅亮委婉劝说恭帝将皇位禅让给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