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臣徐浩(4 / 8)
转变。朝廷一纸诏令下达,更改了他的职务安排,让他转而持节都督江东五郡军事,并担任会稽太守一职。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经过一番努力与拼搏,何无忌再次获得晋升,此次他荣升为都督荆、江二州之江夏、义阳、绥安等地,同时还负责管辖豫州之西阳、新蔡、汝南、颍川这三个州的八个郡的所有军事事务。不仅如此,他还兼任江州刺史这一重任。同年,由于其卓越的功绩和贡献,何无忌被封为安成郡开国公,获赐食邑三千户。此外,朝廷又特别赐予他加督司州之弘农以及扬州之松滋二郡军事的权力。与此同时,为表彰他的才能与威望,还加封他为散骑侍郎,并晋升高位——镇南将军。至此,何无忌已然成为当时朝堂之上备受瞩目的人物之一。
持节战死
义熙六年(公元410年)的早春二月,大地刚刚从严寒中苏醒过来,然而南方的局势却骤然紧张起来。此时,广州刺史卢循瞅准了刘裕率军北伐南燕、后方空虚这一绝佳时机,悍然发动叛乱,并气势汹汹地向着江州发起了猛烈攻击。一时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到了三月,得知卢循来犯的消息后,时任江州刺史的何无忌毫不畏惧,毅然决定从寻阳亲自率领军队前去抵御叛军。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长史邓潜和参军殷阐心急如焚,他们深知敌军来势汹汹,实力不容小觑。于是两人苦口婆心地劝谏何无忌,劝他切勿轻率冒进,而是应该凭借坚固的城墙坚守城池,同时暗中积蓄精锐兵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城与叛军决一死战。
然而,何无忌性格刚烈,一心想要迅速击溃叛军,根本听不进去邓潜和殷阐的劝告。就这样,他不顾众人反对,执意领军出征。三月壬申日这天,风和日丽,但战场上却是一片肃杀之气。何无忌率领着大军一路前行,终于在豫章附近与卢循麾下的大将徐道覆狭路相逢。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激战即将爆发。
只见徐道覆一声令下,其手下的数百名士兵手持强弩登上西岸的一座小山,居高临下地向何无忌的军队展开了密集的射击。刹那间,箭如雨下,呼啸着飞向何无忌的阵营。就在这时,一阵狂暴的西风突然袭来,何无忌所乘坐的那艘小型战舰在狂风的吹拂下不由自主地飘向了东岸。徐道覆见状大喜过望,立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指挥着己方的大型战舰趁着风势迅速逼近何无忌的战舰。
何无忌的军队在敌人的猛攻下顿时陷入混乱之中,士兵们四处奔逃,原本严整的阵型瞬间土崩瓦解。最终,何无忌一军难以抵挡敌军的凌厉攻势,只得狼狈撤退,战场之上留下了无数伤亡的将士和残破的军旗……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何无忌猛然间怒目圆睁,声嘶力竭地高声喊道:“速速取我的苏武节前来!”他此举意在效仿昔日苏武手持符节,坚贞不屈于匈奴的忠义之举。众人不敢怠慢,急忙将那象征着忠诚与尊严的苏武节呈递到了何无忌手中。
只见何无忌稳稳地接过符节,紧紧握在手中,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身面向战场,以这苏武节作为督战之物,激励着身后的将士们奋勇杀敌。尽管此时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数量众多且气势汹汹,但何无忌却毫无畏惧之色,他身先士卒,率领着部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
可惜的是,由于叛军的兵力实在过于强大,纵使何无忌勇猛无比,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对方凶猛的攻势。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何无忌始终坚守阵地,毫不退缩,直至最后一刻仍然紧握着那根苏武节,壮烈牺牲。
何无忌英勇战死的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道惊雷传遍了整个国家,举国上下无不为此深感震惊。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官员,还是民间的百姓,都对这位忠臣义士的离去表示沉痛哀悼。尤其是那些曾经与何无忌一同共事过的人,更是回想起往昔他们共同谋划如何讨伐桓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