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武将徐琨(2 / 5)

加入书签

边的士兵们拼尽全力想要救回他们敬爱的将领,但由于伤势过重,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让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长眠在了这片血雨腥风的沙场上。

徐琨一生育有一子一女。其子名为徐矫,父亲徐琨战死后,他继承了广德侯的爵位。徐矫自幼便深受父亲的影响,胸怀大志且武艺高强。长大后,他投身军旅,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的作战风格,在协助讨伐山越叛乱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朝廷封为偏将军。然而命运弄人,徐矫竟比其继母徐夫人更早地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的是,他膝下并无子嗣,所以在他离世之后,弟弟徐祚承袭了广德侯的爵位。

徐夫人则有着颇为传奇的经历。她最初嫁给了陆尚,而后改嫁成为孙权的妻子,并成为了孙登的养母。在宫廷之中,徐夫人以其聪慧贤淑赢得了众人的敬重。

而徐祚在兄长徐矫去世后,接过了广德侯的爵位重任。此后,他继续驰骋疆场,奋勇杀敌,屡次建立奇功。因其功勋卓着,官职一路高升,最终官至芜湖督和平魏将军,为国家的安定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琨作为东吴将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军事方面

徐琨历经孙坚、孙策和孙权三代,参与诸多战役,为孙氏势力开疆拓土发挥作用。在早期对于江东地区的统一进程助力明显,如和孙策一起征战刘繇,帮助孙氏在江东地区初步站稳脚跟。在征伐李术的战斗中,成功平叛,稳定了孙权统治初期的内部局势。

政治方面

他的家族背景以及自身的军事活动,加强了孙氏与吴郡当地豪族的联系。这对于孙权政权在江东地区能够有效整合地方势力,巩固统治根基有着深远的意义。

刘繇,生于公元156年,卒于公元197年,表字正礼,乃东莱牟平人士。他出身显贵,乃是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齐悼惠王刘肥之后裔,同时也是太尉刘宠的侄子。

话说刘繇年少之时便已崭露头角。年仅十九岁的他,听闻堂叔刘韪竟遭土匪劫持,顿时心急如焚。然而,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寻常人恐怕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但刘繇却毫无惧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挺身而出,拯救堂叔于危难之中。

于是乎,刘繇迅速召集了十来位志同道合且身手不凡之人。他们精心谋划,巧妙地混入了那土匪盘踞的巢穴。在这危机四伏之地,刘繇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带领众人一路冲杀,最终成功地斩下了那盗匪头目的首级。就这样,堂叔刘韪得以安然脱险。

经此一役,刘繇之名瞬间传遍四方,人们对这位英勇无畏的少年郎赞不绝口。因其义举,刘繇很快就被推举为孝廉,并获封郎中一职。此后不久,他又迁任至下邑担任县长。

可惜好景不长,在下邑任职期间,刘繇坚守原则,坚决拒绝了那些权贵们的无理请托。如此一来,自然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眼见仕途受阻,刘繇索性弃职逃离,以避祸端。不过,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尽管遭遇挫折,刘繇出众的才华终究还是难以掩盖。没过多久,他再次受到了州里的征辟。

此次奉命前往济南巡查之际,刘繇更是毫不留情地奏免了那位贪赃枉法的中常侍之子——时任济南相的官员。此举不仅彰显了他刚正不阿的为官之道,更使得当地百姓拍手称快,而刘繇也因此名震一时。

话说那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风云变幻之际,朝廷一纸诏令下达,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然而此时,扬州刺史原本的驻地寿春已然落入袁术之手。在这混乱局势之下,幸得孙策的舅舅吴景以及堂兄孙贲前来相迎,刘繇遂得以将州治迁至江南的曲阿。

刘繇深知袁术野心勃勃,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当机立断,派遣部将樊能、张英屯驻于江边,以防备袁术大军来袭。同时,他还毫不留情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