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徐存(3 / 6)

加入书签

,薛莹终于与陶璜等人成功攻破交趾,诸多郡县也重新归入东吴版图。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大军凯旋而归途中,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却不幸染病,最终因病离世,令人惋惜不已。

陶璜

在古老而神秘的丹阳郡秣陵县,有一个人名叫陶璜。他的家族背景显赫,其父亲陶基曾担任过东吴交州刺史这一要职。

时间回溯到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当时的交趾太守孙谞贪婪残暴,横征暴敛,致使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终于,忍无可忍的郡吏吕兴率领民众起兵反抗,一举将孙谞斩杀,并毅然决然地归附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面对如此局势,东吴君主孙皓岂能善罢甘休?他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收复这片失去的土地。于是,在宝鼎三年(公元268年),孙皓派遣交州刺史刘俊和前部督修则统率大军进击交趾。然而,他们却遭遇了晋将毛炅的顽强抵抗,最终落得个惨败而归的下场。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建衡元年(公元269年)。此时,陶璜已经成为了苍梧太守。他肩负着重大使命,与虞汜、薛珝等人一同从荆州出发,取道合浦,再度向交趾发起进攻。但初次交锋,由于对敌军情况了解不足以及战术运用不当,陶璜所部遭受了沉重打击,不得不暂时撤退。

不过,陶璜并没有气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改变策略,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来应对敌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陶璜得知晋军将领董元手中拥有一件珍贵无比的宝物。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行动,成功地夺取了这件宝物。

当薛珝看到陶璜凭借智慧和勇气获取了如此重要的战利品时,不禁对自己之前的轻视感到愧疚万分。他亲自向陶璜赔礼道歉,并大力举荐陶璜担任领交州事和前部督之职。

在建衡三年(公元271年),陶璜率领士气高昂的军队卷土重来,再次对交趾展开猛烈攻击。这次,他充分发挥出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若定,调度有方。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陶璜终于攻破了交趾城,迫使守军投降。与此同时,九真、日南两郡也望风归顺东吴。

陶璜因其赫赫战功,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誉和嘉奖,被正式任命为交州刺史。从此,他镇守一方,保境安民,为东吴的繁荣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天纪三年(公元279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当时,东吴皇帝孙皓下达了一道重要命令,派遣陶璜统领其本部兵马以及来自合浦、郁林等各郡的兵力,与镇南将军滕修和徐陵督陶濬一起,共同出兵征讨郭马之乱。这场战役注定充满艰险与挑战。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来到了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就在这一年,强大的西晋王朝挥师南下,对吴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孙皓最终选择了归降。而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陶璜,悲痛欲绝,涕泪横流数日不止。尽管心中满是无奈与不舍,但他深知局势已无法挽回。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陶璜毅然决定派人前往晋朝的首都洛阳,表示愿意向新的统治者投降。

晋武帝司马炎在接收到陶璜的投降意愿后,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他不仅没有为难陶璜,反而继续任命他担任交州刺史一职,同时还加封他为宛陵侯和冠军将军。这份信任与器重让陶璜感激涕零,也激发了他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后的岁月里,陶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交州的治理工作中。他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勤勉的态度,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发展的政策措施。无论是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还是加强治安管理、促进商业繁荣,陶璜都亲力亲为,不辞辛劳。在他的努力下,交州地区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陶璜在交州任官长达三十年之久,这段时间里,他始终心系百姓,以民为本。他公正廉洁,不徇私情,深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