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不仕徐元贤(2 / 9)
p>而许靖本人也是个心地善良、宽厚仁义之人。他常常怀着一颗慈悲之心,收养抚恤那些流离失所的亲族和乡邻们。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悉心照料,还是在经济上的慷慨接济,许靖从未有过丝毫吝啬。他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力去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展现出了人性中的光辉一面。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风云变幻之际,孙策率领着大军如汹涌的波涛一般,毅然决然地东渡长江。一时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百姓们惊恐万分,纷纷逃离家园,四处寻找避难之所。
在这混乱不堪的局势中,许靖却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风范。他静静地坐在江岸上,目光坚定而从容,仿佛周围的喧嚣和恐慌都与他无关。只见他有条不紊地安排着随从人员乘船先行离去,确保他们的安全得到保障。待到所有的亲属族人都顺利登上船只,向着远方驶去之后,许靖才缓缓站起身来,迈着稳健的步伐,紧随其后。
那一幕场景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人们无不投来敬佩和赞叹的目光。许靖的行为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路。
最终,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交趾郡。在这里,许靖受到了交趾太守士燮超乎寻常的敬重和优厚款待。士燮深知许靖乃非凡之士,其才华和品德皆为世人所称道,因此对他礼遇有加,奉为上宾。
与此同时,远在他乡的陈国人袁徽也寄身于交州这片土地之上。听闻许靖的事迹后,他深受感动,并决定将这份敬意传递出去。于是,袁徽提笔给尚书令荀彧写下了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地称赞道:“许文休实乃英才伟士啊!他的智谋和策略堪称卓越,完全有能力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与决策。自从他流落到交州以来,始终与众人和谐共处,毫无架子。每逢遭遇忧患危急之事,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把他人的安危放在首位,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先照顾好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不仅如此,他还以人伦纲常作为准则,真诚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同族还是外人。他的仁义宽厚之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效显着,但这些善举实在太多,难以一一详细列举。”
钜鹿人士张翔肩负着君王赋予的使命前往交州执行外交任务。此人自恃手握重权,妄图凭借自身权势迫使许靖顺从于他,并企图与许靖订立誓约。然而,许靖坚守原则和立场,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张翔的无理要求。面对张翔的威逼利诱,许靖毫不退缩,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气节。
不仅如此,许靖深知天下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于是,他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修书一封寄予曹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安定、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他还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向曹操进献了一系列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期望能够为改善社会现状贡献一份力量。
怎奈那张翔心胸狭隘,见许靖不肯为己所用,心中顿生怨恨之情。他利用职权之便,将许靖寄给曹操的书信竹简统统搜查出来。为了泄愤,张翔竟丧心病狂地将这些珍贵的信件全部投入水中,致使其毁于一旦。
时光荏苒,后来益州牧刘璋派遣使者前来征召许靖。许靖欣然应允,从此踏入蜀中大地。刘璋对许靖的才华颇为赏识,委以重任,任命他担任巴郡以及广汉两地的太守之职。
宋忠彼时正在荆州任职,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特意致信给蜀郡太守王商。在信中,宋忠不吝赞美之词,称许靖风度翩翩、气质出众,且具备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智慧,堪称世间少有的奇才。他殷切地劝告王商应以许靖为榜样,学习其为人处世之道和治国理政之法。
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此时,许靖已成功接替王商,出任蜀郡太守一职。在新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心致力于治理地方事务,造福一方百姓。
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