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利比亚班加西 海风废墟新生咏叹(2 / 2)

加入书签

她的声音清脆坚定,每一笔都带着信念。

我问她:“你不怕这一切最终会消失吗?”

她摇头:“正因为脆弱,才值得记录。

我们画下新芽,是因为不想只记住苦难,也要记住重生。”

看着她的画,我感受到一种温热的力量,那是年轻人的勇气,也是班加西这座城浴火重生的决心。

“班加西不想被还原,它选择在废墟上重写轮廓。”

夜幕下,班加西的步调变得悠缓。

城市静谧却不萧瑟,每个角落都隐藏着生活的余音。

小清真寺外,信众鱼贯进门,祷告声在墙后悠悠传出,如风吹海面,柔和却深远。

礼拜结束后,我在门口静坐,闭目感受信仰带来的平静。

这时,街对面天主教堂传来风琴声。

一位黑人修士在空旷大厅里弹奏,音符缓慢而深情,仿佛在为城市的创伤轻轻抚平。

我走到教堂门廊,与修士对视,他温和点头。

“音乐和祷告一样,能让人找到回家的路。”

我站在信仰与音乐的交汇点,感受着不同文明的共鸣。

这座城的夜,是包容的,是有回音的。

“这城的夜,是多神的,是多音的,是一场互不争抢的共鸣。”

次日清晨,阳光像是给废墟撒上一层金粉。

老剧院的修复现场传来欢笑和歌声。

志愿者们身穿印有“戏剧即生命”

的t恤,或粉刷墙面、或组装座椅,歌声在空旷大厅回荡。

我走进剧院,与年轻志愿者交谈。

一个女孩说:“我们修剧院,不只是为了演戏,更是让人重新学会倾听和分享故事。”

我站在剧院中央,看着阳光穿透破损的圆顶。

那些渗进尘埃的光像是来自未来的希望。

每一位志愿者的汗水和微笑,都在为这座城市拼接出新的记忆。

“班加西每一座剧院的复建,都是人类坚持倾听彼此的证明。”

港口晨雾朦胧,渔船远航,码头上传来孩童的呼喊和海鸥的叫声。

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在此交汇,悲伤与希望并存。

我站在岸边,眺望地中海彼岸,内心却回望这一路的伤痕与新生。

风琴声在晨光中若有若无,祷告声也渐渐远去。

我明白,只要有人记得彼此、愿意讲述故事,哪怕世界残缺,孤独也不会长久。

我把这些写进笔记:

“废墟之上,花会再开,歌声永远不会终结。”

班加西的晨光渐明,我翻开新的一页:

“第六百六十二章,的黎波里。

月与石同眠的都城,海浪与记忆共筑的边界。”

的黎波里,这个被世界遗忘又不断自新之地,正等着我去见证它的光与影。

合上本子,目光穿过海面和尘雾。

我在心里默念:

“的黎波里,我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