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伊朗,扎黑丹:边疆烈焰,命运之门(2 / 2)
被当地人称作“高原之眼”。从上望去,整座城市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远方是波斯高原的尾声,另一头是俯冲而下的荒原与山脊。
我坐在岩石上,望着初升的太阳,将昨天那首歌的歌词轻声哼唱。风从山后穿过我的耳廓,仿佛是在回应,也像在提醒我:不要忘记此地。
我在《地球交响曲》上写下:“扎黑丹,是疆域的尽头,也是心灵的源头。”
城市远处的清真寺传来低沉的礼拜声,时间仿佛回到千年前的波斯边疆——这里,曾是帝国的哨所,也是沙漠中最后的堡垒。
我忽然想起昨日夜市的那位舞者,那轮火圈,那张仿佛藏着哭泣的脸。我意识到,在扎黑丹,每一个看似沉默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呐喊,只不过,这里不以喧哗表达生命,而是用凝望、用纹路、用火与风的碰撞。
我从石丘下来时,在岩石缝中发现一张纸条,写着:“若你要前往哈什,记得带上故事,而非问题。”落款没有名字,却像是冥冥之中的指引。
下午时分,我回到旅店,整理行囊。那块绣布、那张歌词、那瓶沙漠香,我都一一收起。窗外风起时,我看到一群小孩在屋顶放风筝,五彩布面在昏黄天色下划出一道道弧线,像是扎黑丹在告别旅人时的最后一舞。
一位旅店女主人轻声对我说:“我们生于此,埋于此。但你们,有风筝的线。”
那一刻,我有些动容。我问她:“风筝终究会落地吗?”
她笑:“但风会记得它飞翔的轨迹。”
我靠着窗台,望着风中翻飞的布影,心中忽然泛起一股决绝的力量——是时候出发了。
在笔记本最后一页,我写下:“扎黑丹,是边疆烈焰燃尽后的静土,是命运门扉开启前的驻足。”
这是一座沉重的城市,也是一座真实的城市,它不为讨好而装饰,也不为惊艳而夸张。它就是它自己——用火烧心、用沙磨骨、用寂静让人听见内在的声音。
我再一次翻开地图,下一站已悄然浮现。
哈什——那是沙丘深处的一粒绿意,是沉默与希望对望的绿洲。
哈什,我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