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淮北:煤炭之下,烟火之上——埋藏与生长并存的沉默之城(2 / 2)

加入书签

为阵。这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生活本身的留影。

我在一块画像砖前停下,那上面刻着一口正在炊烟袅袅的土灶。

我写下:

“淮北的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舞台,

而是锅台灶口、百姓心头;

她不争地位,却自有来处。”

六、地底与人心之间·地图落笔·下一站宿迁

五天淮北之行,我从矿井走进茶楼,从塌陷地走向新城区,从汗水里看见希望,从沉默中听到鼓声。

这座城市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煤石——粗糙、不耀眼,却有一股沉稳的能量。

她不喊口号,她说话靠行动;

她不等机会,她自己把地翻开;

她不贪光亮,但愿意一生为光工作。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黑色脉络之上、茶烟炊火之间、低语坚守之地郑重落笔:

“第202章,淮北已记。

她是一座往地底沉的城,

却用自己的沉,托起了他人的光。”

下一站,是宿迁。

我要离开黑色的地心,走进一座因水而秀、因酒而暖、因项羽而悲壮的苏北名城。我要听听那里的河水、酒香、英魂与稻浪,是如何在千年的黄土地上,写下一句刚柔并济的抒情诗。

我合上笔记本,轻声说:

“煤已入地,酒将出土——宿迁,我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