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淮南:煤火之下的光与梦,黑色土地、白色信仰与家国之光(2 / 2)
路。”
这一句,把我看得心口一热。
我找到发起人,是一位大四女生。她说:“大家都觉得淮南是矿、是灰,其实,我们也想让别人看到我们的爱和柔软。”
我写下:
“淮南的诗,不写在书页上,
写在了井壁、写在了饭桌边、写在了孩子的本子上。
她让我们明白:哪怕是煤炭之城,也有诗的温度。”
六、黑与白之间·地图落笔·下一站合肥
五天淮南之行,我走过矿井、登过山岭、听过工人夜话、读过街头诗章。淮南像是一块未打磨的煤石,粗粝、沉重、真实,但在阳光下,却能透出意想不到的光芒。
这座城市,不讲浪漫,不许脆弱,
她要你有力气,也要你有底气;
她教你如何在黑暗中点火,
又教你如何在疲惫时,仍保持心里的那一点白。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淮河之畔、八公山下、火光深处郑重落笔:
“第187章,淮南已记。
她是埋在地底的热望,是抬头能见的星光;
是一座用煤炭写诗的城市,
也是我此刻最舍不得离开的‘矿灯之地’。”
下一站,是合肥。
我将走进安徽的心脏,一座集古今、汇南北的科技之都。我要看一看,这座不断升级的城市,是如何一边仰望星辰,一边不忘人间温度的。
我背起行囊,走出这片煤山旧梦。
“煤已成诗,光正微亮——合肥,我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