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阿坝:石墙之后、断层之上与时间缝隙里的民族回声(2 / 2)

加入书签

则以钙华地貌震撼心魄——阶梯状的彩池群落像一串串天空遗落的琉璃。

但我不满足于“拍照打卡”,我更想找水背后的“精神”。

于是我在树正寨村借宿,寨子藏在景区深处,一位老藏族妇人请我喝酥油茶,茶苦而香。我问她:“你们在这里住了几代?”

她答:“从有水那年起。”

我沉默。

她忽然对我说:“水来不是为了让人照相的,是为了让人听听山怎么流泪。”

我写下:

“九寨不是色彩,是流动的语言;

黄龙不是地形,是沉默的脊梁;

它们在说:这里虽美,但你不能忘记它是高原边缘,是地壳之伤。”

五、地图落笔·下一站雅安

阿坝,是我此行最“破碎”的一章,却也是最“重塑”的一章。

她不靠完整来证明自己存在,而靠“从废墟里站起”的方式提醒我:一个地方的真正力量,不是它拥有了多少,而是它失去了什么还能留下尊严。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岷山断裂带北缘落笔:

“第138章,阿坝已记。

她是断裂之后的骨,

是多民族的肩,

是高原流出的水,

是不问来路、不忘回响的‘活着之书’。”

下一站,是雅安。

我要从高原回到盆地边缘,走进茶马古道上的第一关,听雨城的水声,看熊猫的林地,感受青衣江的低吟与文化交汇的湿润底色。

我合上笔记,望向岷江东流,对自己轻声说:

“记忆之后,是柔情——雅安,我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