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南苏丹瓦乌 和声交汇信仰绿洲(2 / 2)

加入书签

唱。

我随杰罗姆一同跪拜,身侧有来自乍得的商人,也有刚刚越境的难民青年。

祷告的声音各异,但安静的沉默是相同的。

在瓦乌,信仰不是阻隔,而是一道让人彼此理解的桥梁。

傍晚,杰罗姆带我去原住民祈雨坛。

空地中央插着羽毛和木棍,部族长者围火点燃香料,鼓声和低吟像来自土壤深处的祷告。

孩子们围着火堆跳舞,老人用节奏而不是语言,和天地交流。

闭上眼,我感受到三重和声——钟声、祈祷、鼓点——如同三条河流在这片土地上交融。

我在《地球交响曲》页脚写下:

“瓦乌用三重和声告诉世界:信仰不是墙,而是道路,能让千万人在同一片星空下并肩。”

夜幕降临,炊烟缓缓在泥屋间升起。

院落里传来鼓声,一户人家点着篝火,孩子们围着跳跃。

有人在铁皮屋里排练舞蹈,有人写信给远方流亡的亲人,有人朗读着诗句,低声诉说着过去和未来。

我在一户巴里人家门口伫立良久。

老人们用自己的方言絮絮低语,年轻人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某种安然——即使生活依旧贫瘠、城中依然有遗憾,但所有人都愿意把明天过成新的节日。

杰罗姆送我一册山羊皮手札,上面娟秀写着:“我们活着,不只是为了记得曾经,也为了让未来记得我们努力的样子。”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城市的意义,从来不是谁拥有谁,而是我们如何选择活着,并把希望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离开瓦乌前夜,我在星空下独自走到城外草地。

耳畔鼓声犹在,远处钟声时有回响,虫鸣如潮,空气里混着泥土与青草的温度。

我想起在这里见到的每一双眼睛,听过的每一句祷词,吃过的每一餐饭。

第二天清晨,杰罗姆为我送行。

他递上一瓶用草药熬制的祝福之水,说:“前路更辽阔,你会看见最真实的南苏丹——那是土地本身的祷告。”

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班迪吉洛国家公园。

那里有全球最壮观的羚羊迁徙、无边的草原、原始的河流与星光。

离开这座鼓声与钟声并存的城市,我知道自己也成为了和声里的一份子。

我翻开新页,郑重写下:

第六百四十八章,班迪吉洛国家公园。

草原的耳语,原野之上的黎明颂歌。

我回望城市,鼓声、炊烟、信仰的钟声和大地的呼吸交汇成温热的夜风,缓缓送我踏上新的征程。

“班迪吉洛,我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