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札达县 古格残影象泉梦回(2 / 2)

加入书签

子里,也织进这片土地千年的寂静。

晚饭时,我与牧民围坐火炉。

他递给我一杯热茶,说:“你是外来人,但这火,大家都能围。”

我低头一饮而尽,内心忽然明白,在这片几乎荒芜的土地上,人与人之间唯一的连结,便是这杯热茶、这团火光——温暖、质朴、不言语。

那夜,我梦见自己站在象泉河中间,河水两岸分别站着两个影子,一个是我,一个是披甲执戟的古格将军。

他向我点头,而后转身跃入水中,化作一道水纹。

梦醒时,我枕边留下一片湿意,不知是露水,还是泪水。

第二天清晨,我向牧民道别。

他的女儿送我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她亲手织的护身符。

她没有说话,只朝我点头。

那一刻,我仿佛接过了札达这片土地给予我的一个秘密,它无法言语,只能铭记。

夜幕降临,我独自走到县城后方的高地,俯瞰整片札达土林。

这片大地,在月光下仿佛换了模样,不再是白日那样苍凉,反而像一片流动的金色海洋,沉静又有节奏。

我坐在崖边,耳中仿佛传来马蹄与鼓声,远处土林间灯火一闪,我仿佛看见了古格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在烽烟中立于山巅,遥望西来之敌,目光如炬,背影孤绝。

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白日所见的那幅壁画。

佛陀的眉眼与那位国王的背影在梦中重合——他们都是见证者,也是承载者。

我想象着千年前的夜晚,那些灯火曾照亮多少次王朝的决断与僧人的颂经;也照亮如今我这微不足道的注视。

文明终将消散,但凝望过它的人,会成为它的又一层存在。

风起时,我在崖顶展开《地球交响曲》的手稿,将札达的夜色摊开,用笔落下心底那一句记述:

“每一段文明的终章,都是一沉默的诗。

札达,是写在风里的那一。”

我在札达停留三日,每一日都像在做梦。

梦中有光,有土,有雪山,有河流,也有不曾谋面的旧时王。

在最后一个早晨,我站在旅馆楼顶,迎着风望着远方的象泉河。

阳光打在脸上,我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召唤。

我低声在心中对札达告别:“多谢你,以沉默教我聆听,以废墟教我敬畏。”

但我不能停下脚步。

下一站,是阿里地区府——狮泉河。

一座高原小城,一处军民共居的要地,也是通往普兰、改则、日土的枢纽。

而我要在那里,继续写下《地球交响曲》最荒凉、也最辽阔的篇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