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o章 西宁 湟水之畔高原省会(1 / 2)
我是吴阿蒙。
从海东出,沿着湟水河一路向西,列车在青藏高原的晨光中疾驰。
窗外的风景渐渐变得辽阔——河谷宽广,远山起伏,城市的轮廓在金色的晨雾中浮现。
高原的空气清冽,阳光照在车窗上,照亮了旅途的期待。
这一站,我来到了青海的省会——西宁。
西宁,这座青藏高原的门户城市,被称为“夏都”
,是古丝绸之路南路重镇,是多民族交融的高原明珠。
城市地处湟水河谷,南依昆仑、北接祁连,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并肩而行。
作为中国海拔最高的省会城市之一,西宁既有大西北的雄浑辽阔,也有意外的柔情与温暖。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2o章,西宁。
湟水之滨,群山为脉,
这是高原与文明的心跳。”
一、湟水河谷:山水环抱的城市底色
西宁依山傍水而生,城市南北被群山环绕,湟水河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岸。
清晨,河面晨雾缭绕,岸边的柳树、杨树、松柏交织成绿色屏障。
远山淡蓝,天际渐白。
湟水的涓涓细流,从雪山奔涌而下,汇聚成城市的母亲河,滋养着千百年的生命与繁荣。
我在湟水河畔漫步,河道两岸修建了滨河公园。
晨练的老人、遛弯的中年人、嬉戏的孩子们,共同绘出高原省会的烟火。
河畔雕塑、栈道、喷泉与花坛点缀其间,偶尔可见白鹭展翅、鸥鸟逐浪。
西宁的地理既有高原的辽远,也有内陆河谷的温润。
南山公园、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四西路的绿化带,为城市提供了四季常青的背景。
我写下:
“湟水如琴弦,群山为屏障,
在这里,大地的宽厚和城市的灵动彼此交融。”
二、历史长河:丝绸古道与边陲要塞
西宁自古就是交通要冲。
作为丝绸之路南路的重镇,西宁曾是中原与西域、藏区与内陆的贸易节点。
城内外历史遗迹星罗棋布,青海省博物馆、东关清真大寺、北禅寺、南山寺、湟中塔尔寺等皆记录着这座城市多元的过往。
我参观了塔尔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亦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
寺院坐落在湟中区的莲花山下,白墙金顶、佛塔林立、壁画雕塑精美绝伦。
寺内香烟缭绕,信众络绎不绝。
喇嘛们低声诵经,转经筒随人流缓缓转动。
寺外小巷里,手工唐卡、银饰、酥油花等藏族工艺品琳琅满目。
老城区的东关清真大寺,穹顶高耸,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
礼拜时分,成百上千的穆斯林信众在大寺中静静诵经。
市井巷弄里,小吃摊林立,牛肉面、甜醅子、油炸糕香气四溢。
古老的城门楼、巷子深处的院落,依稀还能触摸到旧时的西宁烟火。
我写下:
“历史的河流在这里转弯,
驼铃声与祈祷声、汉藏回土撒拉的脚步,
都留下了高原城市的温柔与坚韧。”
三、民族交响:多元文化的共鸣
西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大家园。
这里生活着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几十个民族,清真寺、藏传佛寺、汉传庙宇、教堂并存。
各民族的风俗、信仰、饮食、语言交错交融,城市的节奏因而更加丰富多彩。
我走进回族老城区。
街道两旁的馓子铺、牛肉面馆、清真糕点店一字排开。
回族小伙子与汉族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