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临夏 河州花儿高原新月(1 / 3)
我是吴阿蒙。
离开兰州的清晨,黄河水依旧翻卷着西北的风。
沿着河谷向南,列车缓缓驶进了河州盆地。
这里就是临夏,一块被群山环抱、黄河支流滋养的多民族土地。
车窗外的景色已悄然变化,田野间清真寺的绿色圆顶与高高的宣礼塔点缀其间,农田、花园、河流、村落交织成一幅独具西北异域色彩的画卷。
“第314章,临夏。
河州新月,花儿高歌,
这是信仰与烟火在黄土地上的温柔绽放。”
一、河州平原:高原绿洲与水的诗意
初到临夏,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河州盆地的辽阔与丰饶。
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洮河、黄河等多条河流蜿蜒而过,将盆地润泽成片片水田、菜地和果园。
春天的田野绿意盎然,牛羊成群,水车悠悠。
我跟随本地回族青年马有才穿梭在村庄与田野间。
小路两侧的油菜花海随风摇曳,远处是高原积雪未消的山峰。
农田边,成群的孩子嬉戏追逐,妇女们在小河边洗衣聊天。
马有才指着远处的山影告诉我:“临夏人世世代代和水打交道,靠河吃饭,靠田过活。
水田里种水稻,旱地里种土豆、玉米和油菜,山坡种苹果、李子。”
沿着洮河走,岸边种满了杨柳和槐树。
村头老人在树下乘凉,脸上带着安详的微笑。
家家户户院子里种着花,春夏之际百花齐放,空气里带着泥土和花朵的香气。
我写下:
“临夏,是水的绿洲,也是土地的情诗。
这里的每一滴清泉,都映着高原的希望和温情。”
二、花儿歌声:民族交融的旋律
临夏最动人的记忆,莫过于花儿。
花儿是一种独特的高原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尤以临夏为盛。
每年夏天,花儿会盛大开唱,回、汉、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的青年汇聚在一起,对歌传情。
我有幸赶上临夏花儿会。
山坡上彩旗飘扬,花帽、头巾、刺绣衣裙与白帽长袍交相辉映。
花儿的旋律高亢悠扬、自由奔放,歌词中有爱情、山水、田园、信仰,也有现实的酸甜与希望的希冀。
舞台下,汉族姑娘与回族小伙隔空对唱,台上台下相互应和。
老人们坐在树荫下打拍子,青年们牵手跳起民族舞。
花儿的歌词往往信手拈来,见山唱山、见水唱水、见人唱人,灵动而机智。
一位东乡族歌手用略带哀伤的腔调唱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红在山坡头,红在心头。
情哥哥远走他乡去,
花儿替我把思念带走。”
我坐在花儿会的人群中,被那份真挚、热烈和包容深深感染。
歌声仿佛将所有人的情感、记忆、信仰和梦想都织进了临夏的风里。
我写下:
“花儿,是河州的灵魂,
唱响人间烟火,诉说高原的柔情。”
三、信仰与生活:新月下的清真寺
临夏被誉为“中国的小麦加”
,清真寺星罗棋布。
每当朝阳升起,宣礼塔的召唤声就响彻天际。
主城区的东公馆大寺、南关清真寺、积石山大寺等,建筑庄严,风格兼具汉、波斯、阿拉伯元素。
我漫步在临夏老城的清真寺群之间。
街巷宽阔洁净,店铺前人来人往。
礼拜时分,穆斯林信众身着白帽、长袍,安静走进寺中。
宣礼塔上的经声与远山的钟声、田野的鸟鸣,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