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蚌埠 一座桥的命运通南北聚百川的江淮之眼(2 / 2)

加入书签

铜镜。

展柜下是一张张考古简图,写着那些在地下沉睡千年的物件,从故土里苏醒,为今人解谜。

我站在一面古镜前,镜中映着我,也映着这个城市。

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说:“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们觉得,城市是在不停长大,其实它也是在不断回望。”

我写下:

“蚌埠的文化,不是包在金丝锦缎里,

而是埋在泥土中,被人一铲一铲挖出来,

再交给下一个人接着守。”

六、桥与湖之间·地图落笔·下一站淮南

五天的蚌埠之行,我从铁路桥下走到湖心亭前,从老镇烧饼吃到石榴果实,从瓷片碎痕读到城市年轮。

这座城市像一位不争的中年人,表面朴素,其实深情款款。

她不以高楼取胜,却在一片湖水与一道桥梁之间,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明篇章。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淮河之北、铁路交汇、江淮文化折返点郑重落笔:

“第186章,蚌埠已记。

她是一座桥,也是一座湖;

是一列列火车远行的开始,

也是一杯湖水沉淀过往的镜。”

下一站,是淮南。

我要继续向东南行走,进入另一座因矿而兴、因能而立的资源之城。

我想看看,能源背后的人们,是怎样让黑色的地下变成生活的光。

我收起地图,听着一列列火车在身后远去。

风从淮河吹来,我轻声说:

“桥已走过,矿将见光——淮南,我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