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拉卜楞寺 藏地书林经卷长河与喇嘛辩经的风暴之声(1 / 2)
离开塔尔寺的那天,天空湛蓝而高远,阳光洒落在高原的每一寸土地上。
我的心却被一种莫名的躁动所包围,仿佛在催促我继续向着更深的藏地行进。
我的下一站是拉卜楞寺,它被誉为“世界藏学之都”
,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安多地区最负盛名的寺院之一。
车子沿着崎岖的盘山路缓缓行驶,从青海进入甘南草原,渐渐地,草原变得更加辽阔,雪山在远处如巨兽的脊背一般若隐若现。
一路上,藏族牧民的黑色帐篷散落在草原上,牦牛悠闲地吃草,天空中偶尔飘过鹰的影子。
进入夏河县时,拉卜楞寺的金色屋顶已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寺庙四周环绕着无数的经筒,一群群身穿红色僧袍的喇嘛如流水般穿梭于寺院与城镇之间,空气中充满了浓厚的酥油香和藏香的味道。
一、经卷长河:世界最长的转经回廊
我走进拉卜楞寺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条着名的转经长廊。
这条长廊长达三公里,环绕整个寺院,沿途设有数以万计的经筒,庞大的规模令人震撼。
长廊中,不断有信徒们手持转经筒,口中念着经文,一边顺时针转动着墙上的经筒。
随着无数经筒的转动,出低沉而规律的声音,仿佛汇聚成了一条奔流不息的经卷之河。
导游是一位年轻的喇嘛,名叫索朗次仁。
他一边缓缓前行,一边解释:“拉卜楞寺有‘世界最长的转经回廊’之称,每一圈都代表一次人生的祈愿,转经越多,积累的功德也越深厚。”
我轻声问道:“你转过多少圈?”
他笑了笑:“数不清了。
转经就是修行的一种方式,不问终点,只在当下。”
我跟随他慢慢前行,感受着手心触碰经筒的冰凉,耳边听着信徒们低声念诵的六字真言,心中逐渐平静下来。
二、藏地书林:拉卜楞寺的经书世界
离开转经长廊,我们来到拉卜楞寺最核心的区域——寺院的经书库房。
拉卜楞寺的经书数量庞大,几乎涵盖了所有藏传佛教经典,被誉为“藏地的百科全书”
。
我踏入库房,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
无数书架整齐排列,书架上堆满了包裹着黄绸的经卷,每一部经卷的封面都镶嵌着金色的藏文题字。
索朗次仁告诉我:“这里的经卷有六万多部,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孤本,还有一些是用金银粉书写的经文,历史悠久,极为珍贵。”
我随手取下一本经卷,小心翼翼地打开,上面用金色的颜料工整书写着梵文和藏文。
我忍不住赞叹道:“这些经文都由喇嘛们一字一字手抄而成吗?”
他点头说道:“是的,每一部经文都是无数代喇嘛虔诚的心血,它们承载着寺院的灵魂,也是藏族人代代相传的宝藏。”
三、辩经之风:智慧交锋的剧场
日落前,我被带往拉卜楞寺内着名的辩经场。
广场上,数百名喇嘛正在激烈地辩经。
场面壮观而激烈,喇嘛们用夸张的手势、大声的呼喝进行辩论,现场仿佛一场无形的风暴席卷而来。
我站在边缘,索朗次仁解释道:“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侣的一种传统修行方式。
通过问答与辩论,来加深对佛经的理解与领悟。”
我看到一位年轻喇嘛突然拍掌质问对方,声音响亮如雷:“何谓无我?!”
对面的喇嘛镇定自若,反问道:“你是谁在问?”
观众们出阵阵笑声,我却在旁观中感到心头一震。
索朗次仁说:“辩经时,每个人都是对方的镜子。
透过质问与回答,喇嘛们看见的是自己内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