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万里长城 墙上的骨骼风里的历史与山河之间的集体沉默(2 / 2)
。”
四、黄昏与风:站在时间最久的那一块砖上
傍晚,我再次登上高点,那是金山岭最北端的一处崩口,风很大,天很高,视野极其辽阔。
我站在一块明显风蚀最严重的石砖上,脚下已经塌陷,只有脚尖能支撑。
我想象当年士兵就站在这块砖上,张望远方,看见的是敌军、归家的烟火,还是一生未走出过的山?
天色渐沉,风变成哨音。
我忽然意识到:长城不是直线,它是折线,是时间绕不过山河时的唯一办法。
我写下:
“长城从不笔直,因为历史本就弯曲。”
五、地图与山之脊的骨音章
夜里,我住在山下客栈,四周只听得见风吹瓦声。
我摊开地图,把八达岭、金山岭、嘉峪关、山海关等点一一勾连,再加上我此刻的坐标,红线画出的是一根横贯北方的脊梁。
我写下:
“长城是中华民族骨架上的一道神经,它记住了疼,也记得高。
它不是防御,是回声,是从过去传来的一句‘别忘了’。
《地球交响曲》在此奏响骨音之章,每一块砖是一个音节,每一座敌楼是一小节呼吸,它的节奏虽慢,却从未停过。”
我放下笔,看向窗外月色照在山间的残墙上,像一条仍在巡夜的兵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