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胶州湾跨海大桥(2 / 2)
更因为那份藏在景色里的自豪与希望。
车子驶离胶州湾跨海大桥,过了收费站没多久,青岛北站的轮廓就渐渐出现在视野里。
还没靠近,就能看到车站广场上的灯火亮得如同白昼,璀璨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寒意,也照亮了往来旅客的脸庞。
缓缓驶入广场附近,我特意放慢车速,好让女儿再好好看看这座独具特色的车站。
青岛北站的整体造型格外亮眼,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海鸥,洁白的建筑主体搭配流畅的线条,仿佛下一秒就要迎着海风冲上云霄。
“你看这车站,多像一只海鸥啊。”我指着前方跟女儿说,“这造型可有讲究,象征着青岛的经济文化像海鸥一样,蓬勃发展,越飞越高。”女儿顺着我的手望去,点点头:“确实挺像的,设计得真别致。”
再靠近些,就能看清车站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新颖独特的交叉拱作为主要支撑,一道道拱形结构相互交错,稳稳地撑起了曲线优美的屋顶,屋顶的弧度柔和又大气,从侧面看,就像一张张开的怀抱,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青岛门户形象。
“这交叉拱不仅好看,还很有寓意呢。”我继续跟女儿介绍,“它象征着青岛以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宾,不管是游客还是像你这样的游子,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女儿看着车站,眼神里满是赞叹,大概也被这独特的设计所打动。
到了停车点,我才发现这里的规划格外贴心。
为了避免出入的乘客发生拥堵,工作人员特意设置了限制,要求车辆随停随走,不能长时间逗留。
我把车稳稳停在临时停靠区,女儿立马解开安全带,弯腰从后座拎起自己的行李箱——那是她上大学时买的深蓝色行李箱,边角已经有些磨损,却跟着她往返北京和青岛无数次。
“爸,我就先进去了。”女儿站在车旁,朝着我笑了笑,语气轻松。
我也推开车门下车,想再跟她说几句话,可看着不远处陆续走来的乘客,知道不能多耽误,只能叮嘱:“到了北京记得给我报个平安,在火车上别睡太沉,看好自己的东西。”
“知道啦爸,你开车回去的时候慢点。”女儿点点头,又朝我挥了挥手,转身就提着行李箱,一步步走向候车室。
看着她的背影,我不禁想起她第一次去北京上大学的场景。那时候她还没那么独立,拉着我的衣角,眼神里满是不安,我陪着她一起取票、找候车区,直到她检票上车,我还在站台上站了很久。
可从那以后,不管是放假回家还是开学返校,她都坚持自己来车站,不用我送。一次次的独自出行,让她渐渐养成了极强的自立个性,不管是整理行李还是规划行程,都做得井井有条。
就连车票,她每次都会提前买好往返票,用她的话说:“这样才有把握,要是临时买票,说不定就赶不上合适的车次了。”
我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背影穿过人群,一步步走进候车室的大门,直到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才缓缓转过身,坐回驾驶座。
发动车子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空荡荡的,可想到女儿已经能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很好,又觉得很欣慰。
车子缓缓驶离青岛北站,广场上的灯火依旧明亮,那只“海鸥”还在夜色中“振翅高飞”,我知道,女儿就像这只海鸥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努力飞翔着,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她身后,默默守护,静静等待她下次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