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盛开的樱花树(2 / 2)

加入书签

条凳的木头保留了原本的纹理与形态,没有过多的修饰,边缘甚至还能看到自然的弧度,透着一股粗犷的古拙感。

刻,我刚好走完了一圈,双腿有些疲惫,便顺势坐在了条凳上。刚一坐下,便感受到木头的清凉透过衣物传来,驱散了行走带来的燥热。

细细打量着这几张条凳,古拙的木质与周围现代化的木板道、精心设计的假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意外地和谐。

绿荫之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条凳上,光影交错间,更显得这里古朴典雅,让人忍不住静下心来,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回想着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心中满是感慨。美丽的广利河湿地公园,用它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给这个周末带来了无比愉快的心情——从湿地的灵动水鸟,到“磕头虫”的厚重工业记忆,再到古老柳树的坚韧与榆树林的生机,每一处景致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忆乡堤”上的那些古老柳树与背后的故事,又带来了沉重的历史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这片土地的过往与变迁。这样的旅程,既有视觉的享受,又有心灵的触动,实在让人难以忘怀。

踏入广利河湿地公园的那一刻,最先被唤醒的是感官——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与泥土的湿润,深吸一口,仿佛有源源不断的氧气顺着喉咙涌入胸腔,瞬间驱散了来时路上的疲惫。

这里没有城市街道的汽车尾气,没有工业厂区的机械喧嚣,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水鸟掠过水面的轻鸣,还有花草散发的淡淡芬芳。

晨练的人们或是沿着步道快走,或是在草坪上打太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放松的笑意,连呼吸都变得格外顺畅。

来到这里锻炼,就像闯入了一个天然氧吧,每一寸空气都透着治愈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沉浸式感受这份自然的馈赠。

沿着公园的步道随意游走,一条掩映在灌木丛中的小路吸引了我的目光。小路不算宽阔,两旁长满了齐腰高的野草,偶尔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蓝花点缀其间,像是特意为路人指引方向。

顺着小路往里走,周围的景致愈发幽静,直到走到路的尽头,眼前突然没了去路——正当我有些茫然时,一片开阔的空地赫然出现,而空地中央,一尊“铁人”正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那是一台开采石油的机器,油田人都亲切地叫它“磕头虫”。它的机身是厚重的钢铁铸就,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冷硬却充满力量的光泽,底座深深扎根在地面,稳如磐石。

随着机械的运转,它的“身子”以恒定的节奏活动着,顶端的“头颅”一次次向下轻点,像是在向这片孕育石油的土地致敬;

两只有力的钢铁胳膊更像是不知疲倦的臂膀,上下不断抽拉,每一次起落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仿佛能听到石油从地下被唤醒的沉闷声响。

这单调却充满力量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工业记忆。

看着这台“磕头虫”,我的思绪突然被拉回过去——记得曾经,我还专门为它写过一首赞美诗。

彼时只觉得它的运作充满机械美感,如今再看,却读懂了它背后的深意:这台机器的每一次“磕头”,都凝聚着我国石油工人的汗水与坚守。

他们不像聚光灯下的明星那样耀眼,而是把自己掩藏在盐碱遍布的旷野里、茂密的森林中,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奋斗。

在寒风刺骨的冬日,他们顶着凛冽的北风检查设备;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冒着高温维护机器;哪怕是节假日,也坚守在岗位上,只为让黑色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动力。

想到这里,我不禁驻足,在心中向这群可爱的石油工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