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尊重青年创新权利(2 / 3)

加入书签

·费尔南德斯亲笔签名的信件。

信中写道:“尊敬的先生,我们关注到贵国一位名叫林小满的年轻学生,设计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太阳能充电站。我们安第斯山区的孩子们,长期生活在缺电的环境中,这种充电站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用电问题。如果教孩子动手解决问题也算违法,那我们整个大陆都该被起诉。”

王振国看完信,气得浑身发抖,猛地将手中的钢笔摔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简直是岂有此理!这些外国人,是故意跟我们过不去!”他怒吼道。

然而,他却不敢公开驳回这份申请。

毕竟,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如果因为这件事,引发外交纠纷,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最终,他只能无奈地批示道:“暂作学术交流个案处理。”

与此同时,昆明市郊的那所破旧职校里,林小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学校迫于上级教育部门的压力,不得不暂停了所有的实训课程。

校长也私下约谈了她,语气语重心长地劝道:“小满啊,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有想法,有能力。但是,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上面很重视。你把网上的那些图纸都删了吧,这样对大家都好。不然,你可能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林小满默默地听着,没有争辩。她知道,校长也是迫不得已。

当天晚上,她回到自己简陋的出租屋里,打开电脑,开始忙碌起来。

她将自己所有的资料都整理好,然后翻墙接入了国际开源平台。

她没有直接上传设计文档,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分段式语音上传。

她将太阳能充电站的关键技术点,嵌入到了一首彝族民谣的音频频谱中。

这首民谣是她从小就听着长大的,充满了家乡的味道。

第二天,全球多个创客社群“巧合”地发布了同一首音乐作品。

这些社群来自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他们都对这首民谣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很快,就有精通音频分析的网友,发现了这首民谣的秘密——经过解码后,竟然可以完整地还原出太阳能充电站的设计文档。

一位国外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调侃道:“你们封了一个链接,可封不住整片风。”

消息传开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无数的创客和技术爱好者,纷纷加入了这场“解码游戏”。

与此同时,李哲正坐在办公室里,仔细地翻阅着一份新能源补贴项目的审查报告。

作为国家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处的处长,他向来以原则性强、铁面无私着称。

在审查的过程中,他无意中发现,省内近三年来的“科技创新奖”申报材料中,至少有六项获奖成果,涉嫌抄袭自开源社区。

而且,这些成果,都是由同一位评审专家推荐的。

李哲不动声色,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了一项“技术原创性溯源建议”,并指定必须核查申报企业是否履行了社区贡献声明义务。

此举引发了连锁反应。

多家企业慌忙撤回了申报,其中两家,正是此前试图打压林小满团队的伪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雷诺正在密切地关注着林小满的动向。

他侦测到,境外一个黑客组织,正在扫描林小满常用的IP地址。

他判断,对方的意图是栽赃林小满“窃取国家机密”。

雷诺迅速部署了反制方案。

他引导林小满以“青少年科普实验”的名义,注册了一个公开直播账号,每日直播太阳能充电站的优化进程。

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快,林小满的直播间就吸引了数万观众围观。

当黑客终于植入了伪造的日志记录时,直播间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