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吃午饭谈细节(1 / 2)
江州国际联合化工的食堂宽敞明亮,过了用餐高峰,人已经不多,显得很安静。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进来,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饭菜香和消毒水的味道,混合出一种独特的“食堂”
气息。
看着两个人相谈甚欢,许晚晴特意让食堂加了菜,一份是青椒炒肉丝、清炒小白菜、西红柿炒鸡蛋,外加一碗紫菜蛋花汤和一碗白米饭;
另一份是红烧排骨、蒜蓉西兰花、麻婆豆腐,同样配汤和米饭。
菜色普通但分量十足,油光锃亮,散着诱人的家常香味。
“来,黄书记,随便吃点。”
明朗拿起筷子,递给了黄万春:“我们食堂师傅手艺还是不错的,家常味道,管饱。”
黄万春也确实饿了,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饭菜,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两声,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不再拘束:“你小子啊!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闻着真香!”
他夹起一块排骨,肉质软烂,酱汁浓郁,立刻满足地扒了一大口米饭。
两人边吃边聊,气氛比刚才在淘宝工作室更加轻松随意。
“明朗啊!”
黄万春夹了一筷子小白菜,“你刚才说到产业链配套,具体说说看?比如除了你们最终组装手机,上游的屏幕、芯片、摄像头模组这些,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都自己搞,还是找供应商?”
明朗咽下嘴里的饭,赶紧放下筷子,认真回答:“黄书记,我们肯定没法什么都自己搞,那不现实,也没必要。
我们的核心是整机设计、品牌运营和关键软件。
像屏幕、高端芯片、摄像头这些核心元器件,初期肯定要依赖进口或者国内成熟的供应商,比如京东方、中芯国际这些大厂。
但我们的目标是,在江州能落地的、技术门槛相对没那么高的配套,尽量本地化!”
明朗心里清楚的知道手机展大概就是这个这么个脉络,从一步一步的开模仿开始,然后逐步自己研。
从一开始的模仿到最后的越需要时间也是一个过程。
他拿起汤勺比划着:“比如,手机外壳的精密结构件注塑、金属中框的c加工、fpc柔性电路板、锂电池pack(除了电芯外的组装封装)、甚至一些简单的传感器模组组装……这些环节,江州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
我们市里不是有好几家做汽车零配件和精密模具的厂吗?他们的设备和技术工人,只要稍加改造和培训,完全有能力承接手机零部件的生产!
比亚迪的技术转让里,也包括部分结构件和pack的工艺,我们可以作为技术指导,帮助本地企业转型。”
黄万春听得眼睛亮,频频点头:“嗯!
这个思路对!
盘活存量,转型升级!
把汽车零配件厂的技术能力嫁接到消费电子上,这是个好主意!
既解决了你们的供应链问题,又能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增加就业!
双赢!”
他夹了一块麻婆豆腐拌在饭里,吃得津津有味。
明朗趁机问:“黄书记,其实这些东西最终还是要先解决手机生产牌照!”
他心里始终惦记着这块敲门砖。
黄万春放下汤碗,擦了擦嘴,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点声音:“明朗,信息产业部现在对手机牌照卡得很严,主要是前几年有些企业拿了牌照不干正事,搞贴牌甚至倒卖,扰乱了市场。
所以现在审批非常谨慎,对企业的资质、资金、技术储备要求都很高。
你们现在的情况,直接申请独立牌照,难度非常大,几乎不可能。”
明朗的心又提了起来。
“但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