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李响的自述1(1 / 2)

加入书签

你知道的,我叫李响。

当时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大概是希望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们的想法本身也带着点理想。

可我,其实没那么理想。

我只是一个“响”

不起来的普通人。

我本科毕业后就开始在津心医院实习。

我的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都是津心医院的医生。

这里对于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它像我的专属学校,也像我宿命的终点。

我很尊敬我的老师,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精神科医生。

但是你猜怎么着,最后这两个人都进了精神病医院。

只不过不是在津心,家属们对津心颇有微词,不肯再让他们住在这里。

我记得最后一次见到我的研究生导师的时候,他已经被确诊为重度抑郁。

我们都很清楚,那种程度的抑郁,靠药物或者其他手段很难干预。

住院,无非就是有医护24小时看着,不至于让他因为起了黑暗的念头而结果了自己。

他当时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让我一定不要跟病人走得太近,不要试图去理解他们、共情他们。

别那么具有“人性”

,人性这个词不适用在精神科医生身上。

对待病人,最好只把对方当一个研究对象。

不要对他们好奇,不要刨根问底。

他如此劝我,一定是有他的道理。

这两位导师,就是因为太专业、太想为病人解决问题了,最终在触及到一些可怕的案例和极度危险的病人的时候,被一步步引向了深渊。

这种坠毁般的崩坏,是不可逆的。

他们无法从地狱里爬出来重见天日,只能永远被囚禁在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彼岸。

死亡,反而是他们唯一的解脱方式。

只可惜,家属不理解,世人不理解。

他们为了责任,只能继续苟活着。

当时我答应的好好的,我说老师您放心,我,李响,一定会继承你们的志愿,拿出冲劲来好好干。

我还说,您的嘱托我记下了,一定尽量避免与病人过多交流。

但是很快,我就现,我走上了跟老师们一样的路。

精神病患者是很奇特的群体。

专业人士用病的成因、病症和学名将他们分类,然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病例。

他们疯得花样百出。

你永远不能用固有的经验去判断你的病人。

一开始,我觉得这难不倒我。

只要我内心有所坚定,牢牢记住老师们的话,我就不怕应对那些病人的心魔。

但是我错了。

十九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病人。

哦,这位病人至今还生活在津心医院中。

他的亲人已经彻底放弃了他,他靠着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支付了一部分医药费,剩下的则由津心医院进行补贴。

原因是这个人太奇怪了,奇怪到必须要将他控制起来,深入研究。

他成了我们医院实习医生的救命丹药。

只要围绕着他,写几篇论文,基本都能在行业内有良好的展。

但同时,医院里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医生跟他的接触,不得连续过一个星期。

中间必须要隔三个月以上,才能继续接触。

跟这个病人接触的累计时间不得过一个月。

这个规定并非没有原因。

十九年里,前前后后有二十一位医生,被他弄疯。

其中有十二位选择了死亡,八位患上了治疗难度很大的精神疾病,还有一位把自己的妻子孩子都杀了,剁成了饺子馅,上了社会新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