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父亲的手抄稿(3 / 7)

加入书签

字一句地念给景辰听。

他的声音因为疲惫而略显沙哑,但在景辰听来,这却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动听的声音。

景辰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及时向父亲请教。

陈锦松总是耐心地解答,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尽可能地帮助景辰理解那些复杂的知识点。

父子俩在昏黄的灯光下,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一刻,仿佛所有的困难都被抛诸脑后。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后,景辰都会像往常一样,迫不及待地跑到表姐家,按时借回她的新书。

他对阅读充满了热情,仿佛这些书籍是他探索世界的窗口,每一本都带给他无尽的想象和知识的滋养。

而父亲陈锦松,则会在景辰借书回来后,默默地坐在一旁,看着儿子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欣慰和期待,他知道阅读对于景辰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锦松会在景辰读完一本书后,与他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这种亲子间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他们的感情,也让景辰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每一次,当父亲陈锦松费尽心力,在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写完那些对景辰学业至关重要的新知识点后,景辰总会安静且耐心地守在一旁。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字迹未干的稿纸,眼神中满是珍视与期待。

此时的他,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满心只盼着墨水能快快晾干。

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景辰的思绪常常飘远。

他想到父亲在病榻上强撑着身体,艰难书写的模样,心中便涌起一阵酸涩与感动。

他深知,这些看似普通的稿纸,实则承载着父亲对他沉甸甸的爱与殷切的期望。

终于,当他看到稿纸上的墨水逐渐干透,不再有丝毫湿润的痕迹,景辰便会如获至宝般地伸出双手,轻轻捧起稿纸。

他的动作极为轻柔,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易碎的宝物。

随后,他会从一旁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塑料袋子,小心翼翼地将稿纸放入其中,仔仔细细地将袋口封好,确保没有一丝缝隙。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此时正值连绵不绝的梅雨季节。

天空总是湿漉漉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水汽,仿佛能渗透进每一个角落。

在这样的环境下,若不好好将稿纸包裹起来,稍有不慎,潮湿的空气就会让稿纸受潮,那些父亲亲手写下的宝贵字迹,便可能会晕染、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而这,是景辰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对他来说,这些稿纸,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父亲深沉爱意的具象化体现,他必须要好好保护,让这份爱能一直陪伴自己在求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父亲陈锦松每天都会坐在火堆旁,认真地拿起景辰的表姐新课本,给景辰抄写新的知识点,父亲陈锦松仔细地翻阅着每一页。

生怕错过每一个知识点,哪怕是一个符号,他都不放过。

遇到新的知识点,他会用一支黑色的钢笔,在笔记本上一笔一划地抄写着课本中的知识点。

他的字写得十分工整,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他的笔触轻柔而有力,仿佛能将书中的知识传递到纸张上。

自景辰的学习因课本差异陷入困境后,陈锦松便开启了一场漫长而执着的“书写征程”

每一天,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他都会拖着被病痛折磨得虚弱不堪的身躯,缓缓坐到那张略显破旧的书桌前。

昏黄的灯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他消瘦且佝偻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