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过年四(1 / 5)
过了今日,朝廷所有衙门都会封印,直到正月二十后才会启封。
故而有些久拖未决之事,朝廷也终于有了结果。
“查得定国公徐光祚诸不法事共三十二条一百八款,一不忠不顺……;二重利盘剥……;三僭越骄狂……;四卖官鬻爵……;五包揽讼词……;六结党营私恃强凌弱图赖人命……;七擅转礼仪……;八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九拨置皇亲希要恩宠……;十盗引玉泉经绕私第……”
通政司引事结束之后,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终于将三法司与锦衣卫会谳定国公等勋贵牵扯孔方兄弟会会票倒账案,私通教匪青龙案的结果呈报御前“……系自感愧对皇恩,自戕谢罪,与人无干。”
郑直静静地听着,脑子却在飞快的运转。
史琳与内阁的关系并不和睦,尤其是传出原本山西巡抚刘宇借着虞台岭之战回任本院掌印后。
相反,对方倒是一直和保国公朱晖多次率京营前往边地御敌。
这是否意味着,史琳与刘健等人和解了?毕竟刘宇的升转被郑直搅黄了。
一想又不对,毕竟是三法司与锦衣卫会谳,就算史琳和内阁和解了,不还有刑部尚书闵珪,大理寺卿杨守随,锦衣卫管卫事指挥高德林吗?这三个人里,闵珪是弘治帝的支持者,高德林可是司礼监太监高凤的侄子,有可能是弘治帝的人也有可能是太子的人,却绝不是内阁的人。
这就已经是两个人了,若没有绝对优势,哪怕史琳有杨守随支持,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抛出来此案。
换句话讲,这很可能是弘治帝推动的,可为啥呢?
“内阁承旨。”
礼仪司宣赞。
郑直应了一声,出班走上御道,来到御前下跪承旨。
内阁实行分工,旨意涉及到谁负责的衙署,就由那位辅臣上前承旨。
“故定国公徐光祚世受国恩,位列五等,乃纵欲败度,暗干天和。
近者暴卒,实系自戕形魄。
观其行止,殊负太祖锡爵之本意,深悖君臣相与之大伦。
邪心异谋悉皆彰露,天地所不容国法所不宥。
辜负朕恩,有忝祖德。
念其先世靖难功勋,姑存定国公爵秩。
然徐门失教,未娴礼法,着停袭爵之请。
俟其族中子弟有端方谨饬、克承先志者,经宗人府察核,再议承嗣。
定国公太夫人袁氏治家无方,训子失轨,致阃范不修,祸延宗祀。
赐鸩酒一卮,全其体面,令三日内于家庙自裁。
勋卫徐世华,欺君罔上,着自裁。
百户徐世芳夺官,着全家永远充军肃州卫。
总旗徐世茂,着夺职闲住。
定府徐氏阖族即日徙返金陵故宅,归魏国公府约束看管。
其南京守备太监当严加稽察,毋令交通外官、妄生事端。
定国公府所有田宅、庄院、藏镪、器玩,悉没入官。”
弘治帝口述旨意,吐字清晰,条理分明,显然不是临时决定。
郑直承旨之后,退回班列。
目前局势不明,他选择偃旗息鼓,静观其变。
靖难六公之一定国公就这么不罢而罢了,讲实话,弘治帝的决绝态度吓到了郑直。
要晓得自从太宗时淇国公邱福因战败被罢爵之后,百余年都不曾有过这种事。
按理讲定国公哪怕如今影响力再微弱,正常情况下,也该是内阁来扮做黑脸,弘治帝扮红脸的,借以显示帝王仁爱。
可弘治帝偏偏反其道行之,这到底咋回事?
不单单是郑直被吓到了,满朝文武也被吓到了。
却和郑直不同,他们不懂,弘治帝咋突然不保定国公了,这是否意味着二张也有可能被抛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