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5章 百日阁老十(1 / 4)

加入书签

“……郑直,人品庸劣不为士论所重,垂涎台鼎久不淂进。

每以操史笔凡其所褒贬一任已私,以好恶定之,肆其诋诬不恤公论。

又朋比党恶江西人严嵩,及乡人程敬俱传奉检讨,浙江人张文宪传奉中书舍人,又变成法未及九年三考山西人谢国表传升五军都督府都事又升都察院都事。

玩忽职守,置刑部,大理寺,两京十三布政司国事为儿戏。

臣翰林院侍读罗玘请亟赐诛戮,上以慰祖宗之灵下以雪臣民之愤。”

御道之上有人跪在御前掷地有声的大声读着题本。

奈何罗玘只是文弱书生,中气不足,反正站在御道旁的郑直听的断断续续,十分费力。

皇明殿阁辅臣,每有被弹章者,然多出言路,或庶僚间亦有之,其出本衙门者绝少。

自孝宗初年有之,以至于今,然皆有所为也。

上次内阁被翰林院指着鼻子骂还是弘治元年,弹劾的甚至是当时的辅刘吉。

詹事府左庶子张升,参揆刘吉十罪。

究其原因,张升认为他有从龙恩,仅从谕德转一阶,没有得到学士,以赏薄恨吉也。

御座之上的弘治帝一动不动的静静听着,这不是他安排的,甚至是他想极力避免的,奈何还是生了。

这让弘治帝异常愤怒,甚至警惕。

内阁这般操作,他之前没有收到一丝风声。

这意味着啥?东厂在做啥?后宫又充当了啥角色?难道他们联手了?

只是郑直这条功狗怕是不能用了,可惜,可恨。

若对方这段日子不是四面树敌,局面哪会如此一不可收拾,果然烂泥扶不上墙。

看来又要重新物色人选了。

待罗玘读完之后,起身回班。

“臣翰林院编修汪俊有本……”

“臣吏科给事中吉时有本……”

“臣兵科都给事中潘铎有本……”

“臣刑科给事中汤礼有本……”

“臣都察院御史王凯有本……”

“臣都察院御史李良有本……”

“臣锦衣卫指挥使,詹事府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郑直有本。”

就在李良刚刚讲完,一直站着不动的郑直抢先越众而出。

也不等礼仪司宣赞,直接来到御前跪下“臣参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革盖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谢迁枉改祖制,太祖高皇帝明言《皇明祖训》“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然《大明会典》坏祖宗旧制,处处杂以新例,妄图鱼目混珠,损公肥私。

《皇明祖训》明言兵卫掌于五军都督府,兵部掌将领任免、升调、卫所训练,但不得统军。

《大明会典》竟改兵部职掌。”

刘健微微皱眉,正所谓打蛇打三寸,对方显然领悟出弘治帝在意啥了,这才专门挑了这一处。

只是这并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规矩不是他改的,而是早有先例。

《大明会典》不过是用文字正式确立,根本奈何不得他们。

却不想郑直紧跟着就开始赤膊上阵“……又刘健结党营私,杜绝言路,所致仰惟我,擅权纳赂,贪婪桀骜。

都察院御史李良女,与刘健子已有婚约。

李良又与翰林院侍读罗玘、兵科都给事中潘铎素来交好。

罗玘与翰林院编修汪俊,潘铎与吏科给事中吉时,汪俊与刑科给事中汤礼,汤礼与都察院御史王凯多为姻亲故旧。

管大汉将军驸马都尉樊凯素来与刘健相善……阿附权奸,党恶之罪同,险诈回邪谄媚揆……”

李东阳立刻感到了不对,这些彼此勾连的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