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俺也行六(2 / 4)
着的时候胡思乱想,他又没疯。
曹二娘,这写出来的字也没有比曹大姐强到哪里去。
食不言寝不语,弘治帝父子二人吃过早饭,来到一旁偏殿听早课。
授课的是翰林院侍讲学士杨时畅,此人还是殿试时的读卷官。
羙风仪,善谈论,是故户部尚书杨鼎之子,通晓多国朝典故及前辈遗事。
与此同时,不远处还有一群人站在一边,那些都是翰林院的经筵讲官,郑宽赫然在列。
郑直站在一旁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却没留意到太子的余光不时往他那里飘。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他带着白石将钱宁,郭勋,焦洵几人的关系,‘洗钱’门道终于摸清了。
白石前几日出京了,前往宣府调查教匪在那的巢穴。
临行前和他约定,一挨查实,京师和宣府一起动手。
可是事到如今,太子依旧对郑直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摸不清。
毕竟郑直跟钱宁,郭勋,焦洵三人往来密切。
可白石却告诉他,去年因为大破教匪刚刚升为署都督佥事的郑虎就是郑直兄长。
这虽然没有让太子完全释怀,却也不再想有的没的了。
早课之后,圣驾移步奉天门。
大明实行早朝,并在御门听政,这御门就是奉天门。
猪猡升座之后,郑直依旧站在角落,俯视石基下的百官。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参加这种仪式,不免瞅着哪哪都新奇,很快他就瞅见了郑宽,刘健,谢迁,李东阳,焦芳。
同样的,作为关心朝政的百官,也或是听人讲或是看到了缝着熊罴熊背录注的郑直。
按弘治十一年定,通政司五月至七月日引奏五事,其他月份日七事。
如今是四月,通政司按照挑选出的题本,宣读起来。
郑直将新毛笔在舌头上沾沾,开始记录。
山东暴民;直隶流民;湖广郧阳府乱民;南京又有饥荒前兆;琼州府那边的暴民已经平息;宣府附近出现了鞑靼人;寿宁侯求用旧盐买引长芦盐场余盐。
然后都察院抢先难,却是弹劾内官监浪费内帑,修造宫观。
嗯,后一条没安好心,不用详细记。
很显然有人想让郑直难堪,他们弹劾的是在真定修建的隆兴观。
弘治帝轻描淡写的将都察院的御史打后,兵部尚书刘大厦,刑部尚书闵珪,户部尚书韩文,工部尚书曾鉴,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开始就如何处理直隶,山东,湖广的民贼,各抒己见。
没错,连都察院,工部这种文官都对行军部署指手画脚,反而是武臣一边集体沉默。
如同泥胎一般,默不吭声。
不多时,几个老头子开始吵了起来,时不时冒出几句乡野土语。
郑直看的心旷神怡,就这,俺也行啊。
在他心目中,御门听政那可都是讲国家大事得。
咋也该诸公促膝长谈,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小卒子尽出,待有了高下,幕后之人这才一锤定音。
不曾想人家干脆就是赤膊上阵,好在诸公都是斯文人,没有动手。
只是这种假象,很快随着张鹤龄兄弟被特意招到朝会分说买盐的理由而告破。
户部郎中李梦阳拿着槐笏板直接在朝会上追打张鹤龄,然后敲掉了对方两颗牙。
张延龄也没好多少,躲闪不及,挨了好几脚。
殿中御史还有金瓜武士立刻将三人拉开。
瞅着张延龄身上的各种鞋印,显然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
弘治帝依然很生气,把李梦阳直接下狱。
这件事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张氏二侯用旧盐引在长芦盐场购买食盐的题本通过了。
郑直特意又换了一杆新得毛笔在舌头上沾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