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枪挑真定府四十(2 / 4)
八月了,不能再耽搁下去了,要不然到哪找丈……买卖。
因为二人中午这一耽搁,回到廉台堡时,日头已经西沉。
好在并不影响他们,尤其是江侃登上廉台堡门楼,统筹全局的心情。
“你的想法不错。”
江侃站在门楼之上,俯视廉台堡内外“不过格局太小,都走了九十九,为什么不干脆将土墙整个拆除,然后重修?还有既然都拆了土墙,为什么不扩大范围?修一座砖城?”
“天子宅千亩,诸侯宅百亩,大夫以下里舍九亩。”
郑直咬文嚼字回了一句“古先哲王之制,大邑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且如国王所居之城九里,公侯所居之城止得三里,伯(郡)止得一二里,伯(县)八十步,子男止得一里。
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
另,元人熊梦祥所着《析津志辑佚》‘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
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
谓之火衖,衚衕即火衖之转。
元人有以衚衕字入诗者,其来已久’。
古人尊卑之分如此。”
“都是中国人说人话就不行吗?”
江侃掏掏耳朵“你之乎者也半天究竟跟盖房子有什么关系?”
“《舆服志》‘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
就是如今有人计较,俺家都有些逾制了。”
郑直低声道“若不是家祖昭雪,这土墙俺都不敢拆。”
对方表现得太过亲近了,却又迟迟不显露所图,他决定试探一下。
“你这拢共下来才二十多亩地,还没我在南京的院子大,你逾制了?你家不是正二品吗?”
江侃显然不晓得这些。
“你家多大?”
郑直有些无语,合着他刚刚讲的,江侃是真的没听懂。
不过,这倒是个抓手,必要时可以搞死对方。
“郭府园听过吗?就在西安门外大街汉王府旁边。”
江侃却真的没有避讳“不大,也就一百多亩地,以前是大明开国时一位侯爵家的别院。”
郑直想了想,才一百多亩地,又是买的前代功勋别院,还够不上大罪。
按照营建法式,大明皇宫占地千亩,亲王城为皇宫的一半,五百亩左右,国公府则是一百多亩。
至于郡王府的十亩之数,听听就好,除了英宗在天顺四年要求代王府各郡王府营建不得过东西二十丈,南北三十丈外,很多时候郡王府的修建,是根据各布政司财力还有王府本身实力来决定府邸大小的。
有银子的,自然占地大,没银子的,你就只能老老实实的遵循十亩之数。
不过如今众正盈朝,朝廷对于皇亲、国戚、勋贵、官员,乃至民间修屋治园已经不大管了。
至于这种兼并、转卖的宅院,只要去掉明面上逾制的东西就好。
“不过我那是内里亭台楼阁,江南水榭花都应有尽有。
哪像你这规划,光秃秃的除了院子就是院子。”
江侃提议“要不我给你找人重新设计一下?”
他大学学的就是建筑,又专门买房子,怎么可能不清楚这里边的弯弯绕。
况且他也不是初哥,怎么可能不晓得房屋逾制。
可是昨日他坑了郑直,为了换取对方的信任,也就不得不讲一些无伤大雅的隐私“还有为什么这城墙都要修的有棱有角?就不能换换花样?比如修成圆形的?”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