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章 傻大胆(3 / 4)

加入书签

时,周围传来了喊杀声“莫跑了王玺……”

林中众人一下乱了,来的似乎是官兵,可没有人敢保证。

再说了就算来了官兵也不代表就安全了,于是聪明的众人不约而同的选择跑,只有摆脱掉两边的人,才真正安全。

郑直也不例外,起身就跑。

“你等等我啊。”

身后却传来一个嗲里嗲气的男声。

郑直才不管那么多,这里他谁都不认识。

眼看就要跑出树林,突然脚下一空,一张捕兽网直接将他兜起,吊在半空。

“站好。”

一水戴斗笠,披蓑衣,穿青布棉裤,蹬草制暖鞋的汉子喝令郑直等人“有贼人混在尔等之间,全都拿出路引,挨个报上姓名。”

这些人就是如今在国朝越活越憋屈的锦衣卫行事校尉。

按照鞋履制度,他们冬天在北方外出办案其实可以穿牛皮直缝靴,可锦衣卫对内严格要求,依旧穿草鞋。

从成化朝开始,到今上御极为止,文臣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彻底驯服了锦衣卫这只在洪武、永乐、宣德、天顺朝掀起过无数腥风血雨的猛兽。

其内部也正式形成了以东、西、街道三司房为爪牙,南北两镇抚司为表里,经历司为腹心的格局。

东司房由锦衣卫掌印官奉敕专管缉访京城内外奸宄,钦定掌、贴刑官二员、旗校八十名。

全称为“钦差提督东司房官旗办事锦衣卫掌卫事”

西司房由锦衣卫卫指挥一员,奉敕专管缉捕京城内外盗贼,钦定掌、贴刑官五员、旗校一百名。

全称为“钦差提督西司房官旗巡捕管事锦衣卫管卫事”

街道司房由本卫指挥一员奉旨专管京城内外修理街道、疏通沟渠,钦定掌、贴刑官三员、旗校五十名。

全称“提督街道房官旗办事锦衣卫管卫事”

为了与南北镇抚司佥书有所区别,锦衣卫佐2官称“堂上佥书”

,异于其他卫所。

东西司房“各有印信关防”

,可独立运作,各自向皇帝奏事。

西司房缉获案件、类奏功绩、缺官选补,都是提督独自题奏皇帝,不必通过掌卫官或与之会稿。

南镇抚司有司印,掌问理本卫刑名,与诸卫同,兼管本卫官役俸粮、扈从、侍卫、军匠,带管寄禄人员。

镇抚司掌印称南堂,与掌卫官平处。

设锦衣卫狱,看监百户一员,校尉、力士五十名,巡视监墙二十名。

北镇抚司无印,掌刑例推千户,由千户、卫镇抚一级的武官除授。

见掌卫,行半属礼,自称“锦衣北堂”

,威仪“与堂上官等”

官兵不事缉捕,专司审讯。

凡问刑,悉照洪武旧例,径自奏请,不经本卫,或本卫有事送问,问毕,仍自具奏,俱不呈堂;一应大小狱情,本卫堂上官亦不许干预。

设北镇抚司狱又称诏狱,看监百户五员,总旗五名,校尉一百名,皂隶三十名。

另有直厅百户1员、总旗1名、校尉3o名。

经历司掌理锦衣卫往来文移之事。

郑直一边揉腿,一边等着盘问。

刚刚他被这些锦衣卫从捕兽网里放出来时,挨了几脚。

郑直曾经听人说过这些锦衣卫都是拳脚行家,如今信了。

哪怕对方穿的是草鞋,却因几脚分毫不差的踢在同一位置,到如今他的大腿还是用不上力。

“东家,没事吧?”

这时旁边有人凑过来扶住了郑直,低声询问。

郑直看看这人,方脸,比他高一头,胳膊都比他的腿粗,并不认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