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忠王不忠英王不英(2 / 2)
将门给拴上。
曾国藩回头望了一眼关押李秀成的房,突然停顿了下来,嘴角露出一顿阴冷的笑意,然后淡淡的说道:
“”
忠王不忠英王不英“”
李秀成在供词里表示想要投降曾国藩的想法,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故意的。
如果是故意的,那就是李秀成故意写一些对曾国藩不利的供词,他想在临死之前挑拨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关系,从而让朝廷处理曾国藩。
可惜曾国藩没上当。
可世间人不懂李秀成,认为李秀成不配一个“”
忠“”
字。
不管是真心还是有意,李秀成也为自己这个想要投降行为招来了后世的骂名,成为他为数不多的污点之一。
曾国藩回到湘军大营之后对幕僚赵烈文,弟弟曾国荃等人说起了李秀成:
“”
李秀成他写的供词必须要好生改,他写的东西对我们湘军非常不利“”
“”
如果这些供词送到北京太后必定认为我们湘军威胁颇大,大到对我们产生怀疑,那咱们这么多年的仗白打了“”
幕僚赵烈文也看过李秀成的供词,他也觉得有些供词问题颇大,其中一条劝曾国藩自立为王,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所以赵烈文说:
“”
李秀成此人不可留,更不能送到北京,估计北京的圣旨这几天快到了,咱们一定要趁圣旨到之前,把他杀掉,以绝后患“”
。
脾气暴躁的曾国荃很想杀李秀成,见幕僚赵烈文说要杀李秀成,他立刻拍手叫好:
“”
杀了他这贼子拉去凌迟处死,以报国华在天之灵“”
。
(安徽三河镇之战,李秀成和陈玉成联手杀了湘军猛将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
可曾国藩摆摆手,说道:
“”
不可李秀成也算是个英雄,凌迟处死对他太残忍,等他写完供词,还是斩吧“”
1864年8月7日。
太平天国四十一岁的忠王李秀成被湘军斩,头颅被盐包裹,腌制,最后被装在一个小木笼里。
然后有一名湘军士兵后背插着旗帜,提着装有木头颅的笼子,骑马跑到江南地区,一边敲锣一边吆喝:
“”
逆贼李秀成头颅在此,供大家观看“”
曾国藩这样做,就是告诉江南地区的太平天国残余势力:
“”
你们的忠王李秀成死了,反抗是徒劳的“”
李秀成的尸体埋在哪儿了?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我个人认为估计是埋在南京城雨花台附近。
讲完了李秀成,还有一个人没讲到那就是太平天国最后的核心人物幼天王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和李秀成走散之后,他的运气还算很好,跟随他的人不少,一路上收集了不少残兵败将。
他们一路逃命,逃到安徽广德。
这些人本来是想去湖州,可当时湖州离这里有几百里,而且听说李鸿章在攻打湖州,所以他们认为去湖州没什么用。
这时干王洪仁轩提议去江西,经湖北,再去陕西西安。
因为当时西安有一支强大的太平军,这支太平军就是英王陈玉成的部下扶王陈得才和启王梁成富。
西安的太平军拥兵二十多万,所以幼天王逃往西安也不失明智的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