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韩牧御空归来(2 / 3)
虽官职不及二人,但其道德文章、天下声望极高,更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老臣,深得韩、辛二人敬重。因其年老体弱,韩侂胄和辛弃疾早已劝他多在府中静养,非重大朝会不必前来。
“大相公……枢密……使……”陆游气息有些不匀,微微抬手向二人见礼,声音苍老却清晰,“老朽……听闻宫中巨变,心中实在难安……故而……冒昧前来……”
辛弃疾忙道:“务观兄,你还是以保重身体要紧,何事让您如此挂心,遣人通传一声便是,何须亲自劳动?”
陆游缓缓摇头,目光扫过略显凌乱的大堂,仿佛能感受到方才这里的惊心动魄。他喘息片刻,说道:“朝中之事……老朽虽足不出户,亦略有耳闻。李近功……其行可诛,其心当诛!然……如今叛军虽平,官家……官家之事,方是重中之重啊。”
他看向韩侂胄,语重心长:“大相公,幼安老弟,北伐大业,乃是我辈矢志一生之追求。如今……如今正是厉兵秣马、蓄势待发之时,万不可……万不可因临安此番变乱而半途而废,徒令亲者痛,而仇者快!”
老诗人的语气忽然激动起来,带着深切的忧患:“尤其……尤其要谨防北边!金国如今虽内忧外患,但若让其侦知我临安内乱、官家失踪之确切消息,难保不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
“他们或许不敢直犯江淮,但极有可能挥师东进,先行剿灭山东的忠义军,断我臂膀,毁我北伐前哨!若忠义军有失,则我大军北上,如失门户,危矣!”
陆游虽已老迈,但对天下局势的判断依旧一针见血,说出了韩侂胄和辛弃疾内心最深处的担忧。
韩侂胄肃然道:“老兄所言极是,我等正为此事忧心。”
辛弃疾也点头:“枢密院已下令加派各路斥候,严密监视北岸金军动向,并八百里加急警示山东各路义军首领,令其加强戒备。”
三人心情沉重,一时无言。韩侂胄扶着陆游,与辛弃疾一同缓步走出中书门下大堂,来到殿外漫长的汉白玉回廊之下。
时近黄昏,天空不知何时已积聚起厚厚的乌云,黑沉沉地压向皇宫的殿宇飞檐,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闷湿气息。狂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飞向昏暗的天空。这压抑的天象,恰如三人此刻的心境,沉重而充满未知的焦虑。
他们凭栏而立,望着那翻滚的乌云,皆是为大宋的未来、为那不知所踪的官家、为那悬于一线北伐大业而深深担忧。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与压抑达到顶点之时——
忽然异变陡生!
只见那乌沉沉的云层深处,骤然裂开一道缝隙!
一道璀璨夺目的流光,如同撕裂黑暗的闪电,又似一颗燃烧的流星,竟无视那厚重的云层,自遥远的天际疾射而来!其目标,赫然直指皇宫大内!
那光芒越来越近,越来越亮,甚至隐隐带着风雷之声,其威势竟让廊下的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
“啊,那是何物?!”辛弃疾瞳孔一缩,手下意识地按向了腰间,发现并没有佩剑,他身经百战,却从未见过如此异象。
韩侂胄也猛地抬头,眼中充满了惊疑不定。
陆游老迈的身体微微一震,努力睁大眼睛望向天空。
眨眼之间,那流光已至皇宫上空,速度骤减。三人这才隐约看清,那光芒之中,似乎包裹着一个人影!
下一刻,在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下,那道人影竟如天神下凡般,无视宫禁高度,直接从半空中缓缓降下,衣袂飘飞,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却无比精纯磅礴的真气光晕,稳稳地落在了回廊之上,距离他们不过数步之遥!
光芒渐敛,现出来人真容。
一身紫色道袍纤尘不染,来人面容年轻俊朗,眼神深邃如星空,周身气息圆融自然,却又带着一种超凡脱俗、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