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愈发不可收拾的流言(2 / 3)
射穿皇后,更要将他韩侂胄乃至整个韩氏家族钉死在谋逆的耻辱柱上,万劫不复。
“皇子非赵氏血脉?”韩侂胄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即便此事为真,也是深锁宫闱、讳莫如深的秘闻,官家尚且不管不问,又是如何让宫墙外人知晓?又如何能一夜之间传得临安城妇孺皆知?”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射向密探:“这非市井小民所能揣测,更非言官清流敢轻易议论。此事,必起于大内!”
皇帝赵扩沉迷道教方术,疏于朝政,久已不过问具体事务,朝纲大权尽落他手。
皇帝本人泄露此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剩下的,只能是日夜守卫宫廷、伺候左右的那些人。
“禁军归属三衙统领,”韩侂胄的思路飞速清晰起来,像是在梳理一条冰冷的线索,“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那三位都指挥使,皆是我一手提拔之心腹,荣辱与我一体,断无可能自毁长城,反叛于我。”他的语气极为肯定,对这几处的掌控,是他权力的基石。
“调兵之权在枢密院,”他继续思忖,“辛弃疾……此人一心北伐,锐意恢复,于朝中党争素来疏离,且与我不算亲近,却也并无旧怨。他此刻心思全在整军备武之上,绝不会行此阴损伎俩,搬弄这等是非。”
对这位一心为国,一心将心思扑在北伐大业上的枢密使,韩侂胄有着基本的判断。
排除了所有这些,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那么,就只剩下那些阉人了。”韩侂胄的声音里透出毫不掩饰的厌恶与杀机,“皇城司!那些内侍太监,仗着贴近宫闱,打探阴私,传递消息,最是便捷。”
皇城司,天子耳目,掌宫禁宿卫、刺探情报,历来由皇帝最亲信的宦官提点。
它像一只无形的大网,深入帝国的肌理,也最容易成为阴谋滋生的温床。
“近日,皇城司的人,在城中可有异常动向?”韩侂胄冷声问道。
密探似乎早有准备,立刻回答:“禀大相公,属下等已查明,近日皇城司所属探事司的逻卒,尤其是几名有内侍背景的干当官,出入大内异常频繁,且在流言初起之时,曾有多人出现在丰乐楼、三元楼等流言汇集之地,行迹诡秘,确有重大嫌疑。”
“提点皇城司公事的是谁?”
“他近来与朝中何人过往甚密?”韩侂胄追问,刀锋直指核心。
“现任提点皇城司公事乃内侍省都知王德谦。据查,近月以来,他与御史中丞李近功府上往来密切,曾数次深夜密会。”
“李近功?”韩侂胄眼中精光爆闪。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许多疑团。
御史中丞,台谏首领,风闻奏事,清流领袖之一。
李近功此人,表面清正,实则野心勃勃,向来对韩侂胄独揽大权深为不满,是朝中反对力量的重要人物。更重要的是——
韩侂胄猛地想起:“李近功的妹夫,可是现任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
虽然三衙主官是他的心腹,但副手之中,难保没有他人安插的棋子。
步军司副都指挥使,恰好掌握着京城一部分重要的卫戍兵马!皇城司的太监,勾结台谏的清流,再串联上宫廷禁军中的实力将领……
一条清晰的阴谋链条,终于在韩侂胄脑中豁然贯通。
流言起于大内,由皇城司太监散播,御史中丞李近功在朝中呼应策应,而其妹夫掌握的步军司兵马,则可能是在必要时,用以发动政变、控制局面的武力后盾!
这是要将皇后、皇子和他韩侂胄,乃至整个临安城的局势,一举掀翻!
好狠毒的计策!好周密的布局!
韩侂胄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但随即被更汹涌的怒火和杀意取代。
他绝不容许任何人动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