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五零国服第一人31(2 / 2)

加入书签

一个小孩儿拉过来目的何在,总之想到从头开始办厂,何天就眼前一黑。

然而摸摸兜里还热乎的军功章,虽然申请书被退回来了,但是组织上委实没有亏待她,这,还是勤勤恳恳干活吧!

组织上需要他们往哪里去,他们就往哪里去。

这回十五岁的何天已经一米六七,虽然这年代胖子不算多,何天也不过九十六斤,看着精瘦,但是何天常年锻炼,浑身都是力气。

国家开始倡导建设三线,从自主建设军工厂,到开垦北大荒,建设大西北,让更多因为原先援建项目停工,突然失去工作的青年人们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在哪里都是建设祖国。

还有一批大学即将毕业的毕业生等等,都在全国各地奔走,这就是最早的知识青年下乡到基层。

大概是因为龙江机械厂的成功,赵光农场,新华农场,还有军垦队打样,北大荒也引起领导们高度重视。

1954年,打过孟良崮战役的97师彻底改名为农建二师,整建制的移民北大荒。

全体官兵都不再受级别限制,全部可以将家属带过来,落户龙江。

也是这一年,国家感受到危机,又尝到了开垦龙江的甜头,面对关外偌大尚未开到的肥沃土地,全国各地十四万复原官兵,二十万支边青年,五十四万城市知青,十万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干部,组成百万垦荒大军。

杨振将军亲自动手,点燃了杂草丛生的北大荒,第一把燎原之火。

这些都是何二奎写信跟何天说的。

知道何天跟着段工一起,在秘密进行工厂初创,知道她过的辛苦,何二奎两口子心里感到愧疚,又为之自豪,不断写信鼓励她。

何天没觉得爹妈亏欠她什么,童年吃的苦,谁也不想的,都是时代的烙印。

现在吃的苦,都是自愿的。

在西北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厂,何天跟着工程兵们,还有段工这个师父,以及转业的团级干部领导一起,住在简易的土坯马架子里,喝沟堑水,吃炒黄豆,人拉肩扛的开荒挖地烧砖盖房子。

战天斗地的,在西北恶劣的环境里,愣是从无到有,秘密建起一个城池一样的兵工厂。

有了厂房,总算不用睡在野外,每天一摸脸,就是一层黄沙。

段工拿来一张图纸给何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