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抡语?(3 / 3)

加入书签

声音,如同刀子在砂纸上摩擦,“何为‘义’?圣人说,‘君子喻于义’。在本官这里,‘义’,就是干净利落地,送这些不忠不义的叛贼,去他们该去的地方!”

“现在,每人,上前领一把刀。杀了你们面前的叛贼,你们今日的课业,才算真正完成。”

这是一个血腥的“毕业典礼”。

所有人都愣住了。他们中许多人,虽然渴望战功,但从未亲手杀过一个失去抵抗能力的人。

祁同伟,被第一个点了出来。他看着眼前那个被捆绑着、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求饶的叛军士兵,握着刀的手,第一次,感到了微微的颤抖。他想起了父亲的嘱托,想起了自己“以身入局,匡正祛邪”的初衷。

“怎么?圣人门生,连杀一个贼寇的胆子都没有吗?”刘宗敏那充满嘲讽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祁同伟猛地抬起头,他看到了刘宗民眼中那毫不掩饰的轻蔑。他知道,这是他必须跨过去的一道坎。他若犹豫,他之前所有的努力和家族的付出,都将成为一个笑话。

他脑海中,回响起了白天孔贞运讲授的那些“新道理”。

“君子不重则不威……”

“以直报怨……”

“此乃大义……”

他心中的最后一丝“不忍”,不是被单纯的恐惧或命令所压垮,而是被这套“新儒学”的逻辑,彻底地“说服”了。

他认为,斩杀眼前这个叛贼,并非残忍,而是在践行一种更高级的、拨乱反正的“道”!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在一瞬间,变得和刘宗民一样,冷酷而又坚定。

他没有再犹豫,双手握刀,用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劈了下去。

“噗嗤!”

温热的鲜血,溅了他一脸。

他没有擦,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自己那颗正在变得坚硬、变得冷酷的心。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在绍兴书院里高谈阔论仁义的祁同伟,已经死了。

活下来的,是“儒林卫·学正”,祁同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