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遵化(3 / 4)
第五天。城外,广阔的平原上,后金的游骑如同幽灵般出没,卷起阵阵烟尘,刺探着这座坚城的虚实。但更大规模的主力部队,尚未抵达。
城内,却几乎看不到一丝属于繁华州城的景象。宽阔的街道空无一人,两旁的店铺民居门窗紧闭,有些甚至已经被拆除了门板,用作守城材料。只有一队队盔甲鲜明的士兵迈着整齐步伐巡逻而过,或是推着独轮车匆匆搬运着箭矢、火药。
遵化,早已是一座纯粹的“军城”。
早在数月之前,一道来自京城的旨意便抵达此地。在新提拔的副总兵石廷柱和顺天巡抚王元雅的主持下,城中及左近的老弱妇孺,便已分批次、有组织地向后方的蓟州、玉田等地迁移安置。如今留在这座城里的,只有一万两千名官兵,当然精锐家丁只有数百人,还有二千的盔甲稍好的营兵,剩下的都是屯田的卫所兵。
城墙之上,更是壁垒森严。原本就颇为坚固的城防,在过去几个月里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墙体被夯实加厚,垛口修葺一新,角楼箭楼上都增设了床弩和小型佛朗机炮。城门后方,巨大的沙袋、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墙根下,一排排火铳手正在仔细擦拭着自己的兵器,弓箭手则在检查弓弦和箭囊。
一万两千名守军,遍布在城墙的各个角落,神情凝重,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城外,那眼神深处,混杂着紧张、决绝,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鞑子……总算是来了……”一个年轻些的士兵紧了紧握着长枪的手,手心有些汗湿,声音带着点干涩。
旁边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瞥了他一眼,低声道:“打起精神!咱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城墙!没看到城防加固、粮草充足?朝廷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把自个儿的位置守好,别的少想!”
恐惧是真实的,但决心也是真实的。支撑他们站在这里的,是对家人的牵挂,是对入侵者的刻骨仇恨,是军人最基本的职责,还有那隐约感受到的、来自京城最高层不同以往的重视和准备。他们被告知的任务,就是死守。没有人敢去想援军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身后没有退路。
城楼之上,副总兵石廷柱,正与顺天巡抚王元雅并肩而立。石廷柱年约四十,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一道浅浅的刀疤划过眉梢,更添几分悍勇之气。他身披一套精良的铁甲,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城外渐渐增多的后金骑兵。
王元雅年岁稍长,一身绯色官袍,虽是文官,此刻却也束着革带,腰间佩剑,面色沉静,不见丝毫慌乱。他正与石廷柱低声商议着城内物资的最后清点。
“石将军,”王元雅沉声道,“城中粮草、箭矢、火药皆已按定额分发至各处守备点。此战……怕是异常惨烈。”
“王大人,”石廷柱目光坚定,“遵化已无百姓,只剩我等军人。圣上将此重任托付,便是要我等在此阻击建奴。廷柱与麾下一万两千将士,唯有死战!绝不让建奴轻易踏过此地一步!”
王元雅重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将军放心!吾虽文官,亦知守土之责!此城若破,吾必与将军同殉国难!”
他们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矫饰,只有身为人臣、身为军人的职责与担当。对他们而言,忠诚与死战,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他们清楚自己的使命——守住这座城,为身后的大明争取时间,哪怕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城外远方的地平线上,一片比之前侦察到的规模庞大无数倍的烟尘,如同厚重的黄云般猛然腾起!仿佛是地狱的大门被打开,无数黑点从那烟尘中蜂拥而出,如同决堤的洪水,迅速蔓延开来,汇聚成一片无边无际、遮天蔽日的黑色海洋!渐渐地,那片黑色海洋露出了其中狰狞的面目——那是后金军的主力大军!数不清的骑兵如同黑色的潮水般在旷野上奔驰、迂回、布阵,卷起漫天尘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