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田嘉明功过相抵于伟正自我检讨(1 / 8)

加入书签

市水利局长连心听到市委书记于伟正说,要让田嘉明“深刻检讨”

,马上就明白了于伟正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那是典型的避重就轻。

既然是避重就轻,那就说明于伟正从内心里根本不愿意深究、更不愿意严肃处理这件事。

至于原因,连心非常清楚。

田嘉明的鲁莽行为,阴差阳错地阻挠了市防汛指挥部在东洪县挖掘大堤的计划,却间接地、可能是决定性地挽救了整个东原市的防汛大局。

自从确认黄滩乡自然决口之后,连心内心充满了后怕。

他比谁都清楚,如果昨夜东洪、平安两处大堤同时被人为和自然的力量撕开巨大的口子,上下游洪水叠加肆虐,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那将不仅仅是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惨重,更是无法向省委、向历史、向千万东原百姓交代的重大政治责任事故,足以让市委班子所有人背负无法洗刷的耻辱。

更让连心后怕的是,一旦形成两处溃口的既成事实,后续的救灾、问责、重建工作将陷入极端被动,甚至可能引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影响的是东原市未来多年的展稳定大局。

连心作为在市直机关工作多年的老资格局长,政治嗅觉和情商都是在线的。

他立刻明白了,于伟正对田嘉明举枪阻碍泄洪这事,态度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从决策程序上讲,于伟正当初以市委书记身份独自做出在东洪泄洪的决定,确实带有一定的个人决断色彩,并未经过完整的集体决策程序。

这种担当需要极大魄力,但也伴随着巨大风险。

而事实最终证明,这个决策的预判与实际情况出现了偏差。

连心作为水利专家,内心也承认,单纯从技术上讲,在东洪县上游泄洪以保下游核心区,是理论上最优解。

于书记当时的决策动机无可指责,是为了保全大局。

但现在的结果是,自然之力在平安县找到了宣泄口,反而阴差阳错地避免了人为叠加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更大悲剧。

想通了这一层关窍,连心局长立刻顺势说道,语气诚恳而豁达:“哎呀,于书记,您言重了。

检讨什么的,我看意思到了就行。

当时那个情况,十万火急,通讯也不畅,田嘉明同志作为县公安局的主要领导,他的要职责就是确保辖区重大设施和人民群众的绝对安全。

他采取的方式方法固然急躁欠妥,但初衷和立场,我看还是为了工作嘛,为了东洪县的群众嘛。

我个人受点惊吓不算什么,只要最终结果是对全市大局有利,我这心里啊,就踏实了。”

市长张庆合自然是洞若观火,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需要的是顺势下坡,巩固这个“不幸中的万幸”

的局面。

张庆合接口道,语气沉稳:“于书记,连局长说得有道理啊。

我看这件事,可以功过相抵。

大堤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每一个临场决策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我们党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事求是地讲,田嘉明同志的行为,客观上保住了东洪县的一方水土,也没有对全市防汛的最终胜利造成实质性阻碍,反而可能避免了更复杂的局面。

当然,其行为的错误性和危险性必须严肃指出,深刻反省,下不为例。”

这时,平安县委副书记赵文静端着一个白色的搪瓷盆过来,盆里盛着清水,边上搭着一条全新的白毛巾。

于伟正、张庆合、连心三人也不讲究,于伟正先洗了手,用毛巾擦了擦,张庆合和连心也跟着洗了。

三人都很自觉,没有在盆里搓洗,而是用手舀水出来冲洗。

洗完之后,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