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周海英职务确定焦部长夜访朝阳(4 / 6)

加入书签

赵东将眼前的茶杯推到周海英跟前:“你在建委时头疼城管工作,那是因为权责不明、力量分散。

现在独立成局,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东原现在正处于大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项目多了,工地多了,人口流动大了,随之而来的垃圾清运、市容卫生、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问题日益突出,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城市形象。

成立城管局让你去,是委以重任。

干好了,这就是一项扎扎实实的政绩。

书记的原话是:‘城市是展的载体,管理是运行的保障,城管局就是城市这台机器的‘润滑剂’,作用至关重要。

’”

周海英默默听着,脸上的抗拒之色稍缓,不断的试图说服自己,对,怎么说也是正县级。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二位兄弟的话,道理我都懂。

于书记站得高,看得远。

可是,”

他叹了口气,双手一摊,露出商人的务实本性,“你们不是不了解我,我周海英在在东原,那一直在权力部门嘛,我吧人脉、经验都有吧,到了城管局,还能派上多大用场?再者,新局成立,千头万绪,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白手起家,谈何容易?以前城管什么情况,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就是个建委的处嘛。”

贾彬见周海英态度松动,开始考虑实际问题,心中略定,连忙抛出定心丸:“海英啊,这些实际问题,领导怎么会不考虑?于书记已经明确指示了,城管局作为新成立的正县级单位,人员编制、经费预算、办公场地,市里都会优先保障,按最高标准配置。

组织部和编办已经把编制方案初步拟定,书记没细说,但我听说规模不小,保守估计要几百人。”

听到有几百人,周海英的酒劲顿时清醒不少,一个单位有没有权力,和人员规模密切相关,几百人的局从机构编制到经费都不是小数。

赵东补充了更具体的细节:“我在省委组织部的时候,书记啊就已经让我去了解了省城和东海市城市管理局的规模,下一步环卫所可能会从建委调整到城管局,两百人肯定还是会有的,再加上执法支队和下属大队,也会有上百人嘛。

人员来源主要是从原建委、爱卫办、环卫所等相关职能单位择优划转骨干。”

听到这些具体安排,周海英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一些,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显然在快盘算。

“3oo人的编制……直属执法支队……单列经费……”

贾彬知道周海英的心理防线已经松动。

贾彬趁热打铁:“海英,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于书记常说‘事在人为’。

同样的岗位,不同的人干,效果天差地别啊。

关键在于,你怎么想,怎么干嘛。”

周海英想着人员和编制,倒是觉得,于伟正总算给自己留了一席之地,心里就踏实了不少,周海英故作为难的说道:“那就,先试试看吧。”

晓阳和焦杨、林雪三人从百货大楼回来时,已是晚上十点。

市委家属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几盏路灯在初春的夜色里泛着昏黄的光。

晓阳掏出钥匙开门时,我正坐在客厅沙上看《经济参考》,听见动静便抬起头来。

门一开,晓阳先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笑意。

她身后跟着焦杨,两人手里都提着几个印着“东原百货”

字样的纸袋。

焦杨见到我,脚步微微一顿,脸上掠过一丝局促。

“朝阳,你看我把谁带回来了?”

晓阳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分,透着刻意的热络。

她将手中的袋子放在玄关柜上,转身去接焦杨手里的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