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刘超英指出问题餐馆内隔墙有耳(3 / 8)

加入书签

行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消极对待’。

我话说得这么直接,大家不要觉得生气,我们现在就是要直面问题。

既然没有全面放开民办教师转正工作,那为什么有的教师能转正?他们是通过什么渠道转的?具体又是怎么操作的?你能给大家说清楚吗?”

我接着扭头看向焦杨,说道:“焦县长,你当时是教育局长,这个问题你不能回避,你给大家详细说一说那36个老师当时是怎么转正的?”

焦杨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县长,当时县委出了一个文件,针对县里副科级以上干部家属,可以采取到基层任职的方式,进行照顾。

只要是初中学历,在乡镇干满五年,在学校干满三年,就可以获得正式身份,这个过程不需要考试,由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研究通过后即可。”

我心里暗自思忖,居然还有这样的操作,这简直就是在给领导干部家属开后门啊,这样的做法毫无公平正义可言,完全是为了照顾领导干部的利益。

说不定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教过书,就轻而易举地拿到了正式编制。

但此时想要让这些人全部退出教师岗位,实在是困难重重,一是当时的政策制定本身存在漏洞,二是这些人都是领导干部家属,如果强行处理,那就相当于一下子得罪县里大的领导干部,这个影响面实在是太大了,会对干部队伍的稳定造成极大冲击。

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有这种操作?你们该不会是说这也是泰峰书记的主意吧?”

焦杨脸色一红,说道:“这个那时候,我还没参加工作!”

我说道:“这样吧,你把这36人的转正名单整理一下,找个空闲时间拿给我。”

吕连群马上与旁边的沈鹏交流了一下,那意思很明显,县长要抓大家的把柄了。

刘英站在旁边,连忙压低声音提醒道:“县长,这个事情处理起来一定要慎重,毕竟它符合当时的政策,而且这里面牵扯到的领导干部太多了,贸然处理的话,肯定会引起干部队伍的不稳定。”

我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刘英说的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是让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可这问题又不能不解决,实在是让人头疼。

我整理了下思绪,总结说道:“同志们,对于教师转正问题,我们之前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深刻。

先,教师转正是有明确文件支持的,省市两级都允许民办教师转正,我们不能因为咱们目前财政收入比较薄弱,就拒绝执行文件政策,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第二,大家要从全局的高度出,解决问题要追根溯源,从根源上思考。

为什么今天民办教师不闹了?因为我们从根源上解决了他们的编制问题。

如果大家担心经费不足,那我们就从经费问题上寻找答案,那就是要大力展工业。

东洪县现在正在全力推进‘一园一厂’建设工作,英县长已经在积极推动落实,我看几个乡镇的进度还不错,已经有几家意向性的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

各位要按照职责,督促工商部门、招商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下一步县里财政状况会更加紧张,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压缩国有企业的生产和利润空间,这就要求大家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

我扫视一圈,见各位常委都在认真做记录,便接着说道:“第三点,谈一谈教师招考的工作方法。

第一,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对那些年龄较大、教龄较长的老师优先照顾,他们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理应得到应有的关怀;第二,要重点关注教学成绩,结合近两年升学成绩,对成绩突出的老师重点关照,优先安排报名,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老师能够优先转正。”

谈完教师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