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宴间闲谈(3 / 4)
汉斯心中一沉,意识到,接下来的谈话,绝不能在这种公开场合继续。看来,该换个地方了。
历史会记住这一刻。
那是开罗会议前夜的阴影,在香烟与威士忌的气味中,世界的版图正暗暗地颤动。
......
“也许你们已经知道了,斯大林在苏联内部的威信开始出现裂痕了。”
“是因为他在东线只会乱挖坑吗?”
丘吉尔不愿错过这样的场合,跟着一同前来,点着雪茄问道,托洛茨基随即在烟雾缭绕中点头。
于是,一出唯独汉斯一个人不抽烟而受苦的滑稽局面形成了。
为什么二十世纪那些政治家一开会就离不开烟雾缭绕?
即便那个时代错误地流行着“吸烟有益健康”的陈词滥调,作为不吸烟者也还是受不了那股呛人味。
“斯大林那家伙,你们都知道,他是踩着别人上位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我也曾是其中之一。”托洛茨基淡淡地说,语气里还有一种退休老人对过去的回忆,仿佛多年未了的纠缠又重临似得。
季诺维也夫与加米涅夫曾是十月革命的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以理论家和党内重要人物着称,但在斯大林的权力斗争与后来大清洗中,他们被打成“反x分子”而遭到迫害。
大清洗不是简单的政治整肃,而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恐怖运动,成千上万的党内外人士被冠以罪名,处决或投入劳改营,古拉格因此成为苏联统治恐怖的象征。
“斯大林也因此积累了太多血债。虽然经过一次大清洗后,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为怕被再拖进古拉格而开始收敛行事,但暗暗对斯大林怀有不满的人其实不少。”托洛茨基道出了关键所在。
他被斯大林几近害死,因此很清楚那些被斯大林“照顾”的人的感受。
就像在原历史中,斯大林死后,他身边觊觎权力的人为何会否定斯大林的统治方式,并为赫鲁晓夫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对斯大林的批判鼓掌叫好?
那正是因为斯大林以强制和恐惧维持秩序,人民与党内的怨声与日俱增,压制虽暂能奏效,但终有瓦解之时。
况且此刻苏联在东线糜费兵力,欧洲与亚洲接连失利,使得战争总体上开始向轴心国不利转变,民心与军心都在动摇。形势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牢不可破。
“其实不只是他们,苏维埃的人民也已经怨声载道,所以,我实在不忍心看到那些无辜的人民再次落入深渊。”
托洛茨基的语气坚定,话里有着自己的坚持。
丘吉尔直指要害道:“话说得漂亮,最终不还是想借我们之手赶走斯大林,然后你再回去当领袖吗?”
托洛茨基对此只是耸耸肩,没有发表任何想法,似乎觉得再怎么否认也会被丘吉尔认为图谋不轨。
这些年的经历或许让托洛茨基发生的改变,但他人的人心却不是那么容易变的。
而汉斯则在心里估量着:抛开托洛茨基是否有野心不谈,他的计划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如今自己打算借理查德·佐尔格的情报网在苏联内部掀动事端,从大方向上看,与托洛茨基的盘算殊途同归。
两股力量若结合,可能产生远超单独行动的协同效应。托洛茨基的名号一牵动,连斯大林也会因此彻夜难眠,猜疑心泛滥。
“嗯,这事值得考虑。”汉斯并不打算当场给出确定答复。正如丘吉尔所言,不可能被托洛茨基牵着走。
“现在就到这儿吧。我们回去派对上坐坐,久离会引来闲言碎语,我不喜欢那种场面。”丘吉尔提议。
“言下之意我同意。”汉斯应道,接着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停下脚步补了一句,“还有件关于斯大林的事,托洛茨基先生或许可以注意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