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新加坡求援(1 / 4)

加入书签

“首先,我们必须在陆地上守住新加坡。”

卡尔斯海军上将的一句话让在场的各国海军将领无不纷纷点头。

若是新加坡失守,身处东洋的英军舰队将不得不退守至印度洋,对负责该海域的英国东洋舰队而言,这一点尤其令人忧虑。

“老实说,老挝和柬埔寨已经倒向了对面。接下来日本盯上的就会是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当然,中间还有泰国这一道屏障,但泰国恐怕也阻挡不了日本的铁蹄。”

“一旦放任不管,说不定连开战的机会都不给我们,直接把道路让给日军,那才是真的麻烦。”

正如汉斯在与丘吉尔的会谈中所提到的,自一九三二年发动政变、逼迫拉玛七世退位、将年幼的拉玛八世推上王位之后,泰国的实权便掌握在銮披汶·颂堪手中。

銮披汶·颂堪以独裁者的姿态自居,公开向日本示好,还向日法两国发出橄榄枝,在国内如同轴心国对犹太人一般,以排华的言论制造对华人的敌意,讽刺的是,他本人也有华裔血统。

这样的亲轴心态度,使得泰国并非盟友,而更像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即便泰国人想要顽抗,单凭那摇摇欲坠的领导与组织,终究也难以支撑长久。

“也就是说,日军向新加坡猛扑只是时间问题吧。”

“没错,金将军。就算日本人有时行事出乎常理,他们也不可能无缘无故放弃新加坡。”

新加坡不仅是英国东洋舰队的重要母港,更掌控着通往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

马来半岛一旦被日军占领,日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要地;对盟军而言,马六甲海峡是维系太平洋与印度洋补给线的命脉,石油与战争物资皆经此道,容不得半点疏忽。

“珀西瓦尔将军,新加坡的防御状况如何?”

“老实说,状况并不好。武器装备比起日军处于劣势,更关键的是兵力严重不足。”

负责马来半岛与新加坡防务的亚瑟·珀西瓦尔(ArthurErpercival),又名白思华的将军,面带半分失败者的倦意,回答道。

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现状确实比历史教科书里更糟。

眼下,原本可以补充战力的Z机动舰队才刚刚启程离开本土。爱德华的叛乱加上轴心国的侵袭,让英国本土陷入危机,因而对海外殖民地的支援被迫削减。

英属马来随之成为被边缘化的防线,援军和补给都难以为继。

“我们驻扎在马来半岛的大半部队其实是训练不足的本地殖民地部队。我们会尽力守住新加坡,但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恐怕难以持久。”

“菲利普斯将军,能否从印度调兵?记得一战时印度军队打得还不错。”

“那就复杂了。缅甸也需要防守,而且与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的谈判仍陷泥潭。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人物坚决要求以独立或明确的政治承诺换取参战支持。巴滕堡的路易王子正奉国王命抵印,企图解决这一局面,但这同样需要时间。”

实际上,这一切多少是英国自食其果。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以给予自治为条件拉拢印度人参战,可战后并未给予等值的政治回报,这被许多印度人士视为背叛。

甘地与领导国大党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Nehru)便因此在二战初期采取强硬立场:没有明确的独立保证,印度便不答应随英军上阵。

而丘吉尔对此愤怒至极。

历史上,英国曾以逮捕政治领袖作为平息手段,但在当下脆弱的国际局势下,这样的强硬做法反而可能引爆更大的反英情绪,致使印度更加疏远。

“暂时澳大利亚自治领答应派遣第八师来增援新加坡,但那仍远远不够。”

“我们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