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苏军在战斗(3 / 4)
>
“......十二万,伏罗希洛夫同志。”
“前线军官到底是怎么指挥的!战争才开打多久?一个月都不到,甚至连几个星期都不到,伤亡人数不是以万,而是直接突破十万!”
当然,伏罗希洛夫并不愿承认现实,只是一味迁怒手下的军官们。
中部方面军的军官们对此只能暗暗叹息。
他们并非蠢人,早就料到这场战争不会轻松。
即便再自信,在“德意志帝国”这几个字面前,也不得不谨慎小心。
可苏军的损失,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而且增长得更加迅猛。
这其中固然有德意志为首的同盟国准备充分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像苏联空军那般,大清洗让军队的头脑乃至脊梁都被斩断,军官的整体素质急剧下滑。
若如此,至少担任总指挥的统帅该是能人吧?但眼下率领苏军进攻的,却是伏罗希洛夫与布琼尼。
众所周知,伏罗希洛夫和凯特尔一样,在行政事务上或许还算能干,可一旦握住指挥权,便彻底成了废物;而布琼尼更是个彻头彻尾的老古董,早已无法适应坦克与飞机主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
此刻,仍在一线成批倒下的士兵们,若知真相,怕是要流下血泪。
当然,苏联内部也不乏能人,比如高加索方面军司令谢苗·铁木辛哥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此时的铁木辛哥,却与其他司令官不同——他什么都没做。
更准确地说,他是“什么都做不了”。
......
“司令官同志,别的方面军都在大举进攻,我们就这么按兵不动真的没问题吗?”
“哎呀,政治指导员同志,你是不是忘了?斯大林同志亲自下达给我的命令,不是进攻,而是牵制。”
面对那张几乎写着“我很憋屈”的脸,铁木辛哥慢悠悠吐出一口浓烟,开口说道。
“当然,我也并非不能理解你的心情。我心底也想为祖国奋战。”
然而,他们面前横亘的,却是高耸的高加索。
若是铁木辛哥的高加索方面军要攻入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就必须翻越那该死的山脉。
老实说,那简直就是疯子的行径。
甚至古老的波斯谚语里都有一句,“若王者疯癫,便会挥兵高加索(Ifthekgbeesad,heleadsthearytotheCaucas)”。
足见高加索是怎样一个险恶之地,而那片土地上的人又是如何个个彪悍。
“书记长同志下令让我牵制而非进攻,怕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他本就是格鲁吉亚出身,自然深知高加索的凶险与可怕。
更何况,作为统帅的铁木辛哥,也断不敢轻易冒险率军翻越高加索山脉。
毕竟,与其他方面军不同,那些部队就算一时失利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若他在此贸然损兵折将,不仅会葬送自己,反倒可能引来高加索三国与奥斯曼军队越山而下,从背后直击苏联心脏。
当然,那些既不懂军事又缺乏眼力,只会抱有不切实际野心的政治军官们,却主张要沿着高加索山脉与里海之间的通道,突击拥有油田的巴库。但铁木辛哥对此同样断然拒绝。
敌军早已将那条通路变为要塞,况且绕过山脉通往巴库的道路狭窄至极,根本无法发挥苏军惯用的人海优势。
换句话说,那几乎是为苏军量身打造的“绝望之路”。
在不能轻易浪费兵力的情况下,铁木辛哥若没有斯大林亲口下令,绝无可能去走那条死路。
“要是车臣人能对我们稍有合作就好了。”
可惜,那些素来以凶狠闻名的车臣人,多数早已在大饥荒中被强制迁往人口锐减的中亚,心怀怨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