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战间期之始(2 / 4)
凯末尔一边轻敲桌面,一边喃喃自语。
前者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而后者也因奥斯曼帝国乃多民族国家之故,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幸好,曾经牵动民族问题一角的亚美尼亚人,如今大多已迁回脱离俄国独立的本国,算是让他少了一个心头大患。但奥斯曼帝国内部,依旧残留着库尔德人,以及趁大战之机妄图独立的阿拉伯人,这两大隐忧仍像毒刺一样扎在他心头。
‘不能像恩维尔那样采取血腥压制。’
毕竟,奥斯曼的背后主子,德意志帝国,尤其是对德外交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汉斯·冯·乔公爵,绝不会允许他那样做。
奥斯曼帝国得以苟延残喘,全靠德国的扶持,若是再去无情镇压其他民族,迟早会把脏水泼到德国头上。而德意志帝国绝不会坐视不管。
所以,最终能采取的办法只有一个——
以“奥斯曼帝国”这个象征为旗帜,软硬兼施,将这些民族融入帝国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帝国统治的王道之路。
当然,若是原历史那个否定奥斯曼,只为重塑统一的“土耳其民族”的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在此,肯定会对此嗤之以鼻。
但此刻在这里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总理,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为了帝国的未来,“土耳其民族主义”这套理论,只能也必须被暂时束之高阁。
“库尔德人的问题,就交给伊斯麦特去处理吧。”
因为他本就是库尔德人。
也正因如此,他对民族问题向来关心,甚至在原历史中还曾建议凯末尔制定有关少数民族的法律。
只不过当时的凯末尔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土耳其人,都是我们民族、我们国民,为何要分彼此?”
然而,在这个世界里,早已没了那样说的理由。
“那么,剩下的问题,果然还是阿拉伯人啊......”
策划过叛乱的侯赛因已被幽禁(因其为穆罕默德后裔,不能处死),但阿拉伯人心中的独立之火依旧未熄。
中东的石油对于奥斯曼的经济复苏至关重要。无论如何,凯末尔和奥斯曼帝国必须要设法拉拢阿拉伯人,或是以人口优势压制他们,将其同化,并顺势将帝国势力推进至仍未受控的阿拉伯半岛腹地。
‘当然,资源总有尽头,绝不能只靠石油吃饭。’
凯末尔的打算是,将从石油中获得的利益用于发展帝国的其他产业。
若考虑到未来“资源诅咒”将会给某些资源富国带来的苦果,不难看出凯末尔的远见。
而就在凯末尔策划未来的同时,
“最近倒是没怎么听到美国人的动静了。”
“是啊,阁下。听说总统闹出丑闻,还倒下了,连带现政权也随之垮台。我们若要对抗那些土耳其小子,得靠美国的武器,现在倒怕与美国彻底断了联系。”
在追逐奥斯曼帝国复兴之梦的凯末尔面前,那横亘着的障碍也悄然有着自己的想法。
“别担心,兄弟。美国人很快就会回来。我从他们的眼里,看见了对‘黑色黄金’的极度贪婪。他们绝不可能放弃这片阿拉伯的土地。”
“这话听起来,倒像是西方其他列强的嘴脸。”
“没错。正因如此,他们的贪欲,反倒会成为我们沙特家族驱逐奥斯曼、称霸阿拉伯的力量。”
隐藏在沙漠彼岸、潜伏于利雅得绿洲之中,静待时机的沙特家族,便是那横亘在前的障碍。
......
此时此刻,法国正因战败的耻辱和堆积如山的债务而陷入茫然。
而奥斯曼帝国则在穆斯塔法·凯末尔的指挥下,为重建祖国而奔走忙碌。
那么,作为另一战败国的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