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量材而教方得其妙(3 / 9)
式耐心教导,待基础扎实后再逐步传授高深技艺。
这种“量材而教”
的方式,使得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薪火相传。
绘画教学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
一位着名的国画大师在收徒时,会根据徒弟的绘画基础和感悟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对于那些已有一定绘画功底且对笔墨意境有独到理解的徒弟,大师会与他们探讨“气韵生动”
“虚实相生”
等较为抽象的绘画理念;而对于初学绘画的徒弟,大师则会从握笔姿势、线条勾勒等基础教起,通过临摹简单的画作让他们逐步感受绘画的魅力。
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中人以上”
与“中人以下”
并非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划分。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会随着学习和经历的积累而不断提升。
今天的“中人以下”
,通过后天的努力,可能成为明天的“中人以上”
。
因此,在运用这一理念时,不能带有偏见或刻板印象,而应动态地看待个体的展。
孔子本人也并非将人固定在某个层次,而是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他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能够理解更深层次的道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起初他在众多弟子中并非最出众,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刻的思考,最终成为了能够领悟孔子高深学问的“中人以上”
者。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更应认识到学生的展潜力。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表现而将其归入“中人以下”
的范畴,从而放弃对他们的高期望。
相反,应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逐步达到能够“语上”
的水平。
某小学教师的做法值得称道。
她班上有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困难,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人以下”
。
但她并没有因此降低对这个学生的要求,而是从最简单的数学概念入手,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他的兴趣。
在这个学生取得微小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
经过两年的努力,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有了显着提升,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市级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奖项。
在企业培训中,这种动态展的理念同样重要。
企业不应将员工的能力固化,而应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展计划,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认知水平。
对于那些起初只能胜任基础性工作的员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更复杂的工作技能,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成长为能够参与高层决策的“中人以上”
者。
当然,我们也应警惕对这一理念的片面解读和滥用。
不能以“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为借口,剥夺部分人学习高深知识的权利;也不能将“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作为歧视他人的工具。
真正的智慧在于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化,最终促进每个人的成长与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有人认为“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的理念已经过时,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
但实际上,这里的“语上”
并非指是否有权利接受教育,而是指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应有所区别。
即使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也应根据
↑返回顶部↑